冒著自己的炮火往前沖的步兵———這一次又輪到了中國彩電廠商。
3月17日,中國彩電商們以30%的降價幅度拉開了新一輪的價格戰———隨即,國內外12大彩電品牌在蘇寧電器的助推下全線降價,降價機型涉及到多數品牌六成以上的型號;本年度最大規模的平板電視價格戰熱鬧上演。
和那些擁有上游屏資源的日韓廠商的價格相比,這次國產品牌的降價幅度又比外資品牌的降價幅度低了一成———中國家電廠商還是一如既往地以低價捍衛著自己的市場話語權。
唯一讓他們欣慰的是,這一輪的價格戰他們有了“盟軍”———來自上游的臺灣液晶屏廠家的支持,當然由于韓幣貶值,韓國的液晶面板廠家也是加足了馬力保證對中國彩電廠家的供給。
面板廠的“子彈”
液晶生產線的規模化優勢再度發揮到極致———這個全球第三大平板電視消費市場,已經成為上游面板廠商現金提取的“最佳分理處”。
就在三個月前,這些液晶面板廠商們還面臨的是市場下滑、出貨停滯、庫存嚴重的悲涼時刻。所有的面板廠都鼓勵更多的許多員工無薪休假,縮短員工工作時間降低產能,關閉部分生產線———面板利用率銳減一至兩成,面板廠家們只是一味堅稱“沒有完全停產的計劃”來應對市場的流言蜚語。
在去年圣誕前,國內9大彩電廠商向臺灣奇美、友達遞出的21.9億美金的液晶面板采購訂單———成功挽救了這兩家現金流饑渴的液晶面板廠家。
這份圣誕禮包讓臺灣面板廠家長舒一口氣,更讓一直受制于面板供應的國內家電廠商們成了“大爺”。這些有錢的“大爺”們和足夠廣泛的中國消費力確實是這低迷市場中最牛的“大爺”。
3月19日,友達執行長暨總經理陳來助對媒體表示:面板產業在去年沒有樂觀的理由,今年則是沒有悲觀的理由,去年冬天已轉到今年的春天了。
作為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供應商的奇美電子早已經參與到這場政策機會中:2月26日在北京,奇美電子聯手康佳、長虹等7個品牌廠家推出全系列“AGT奇美超能屏”。一向低調的奇美集團廖錦祥董事長親自主持了當天的“奇美2009中國高清數字電視論壇”。
“超能屏各尺寸的平均功耗可以比業界平均水平少35%.”奇美電視面板事業總處陳立宜總處長表示:這個屏的設計就是為了應對中國市場的需求。
和日本屏強調窄幅,韓國屏強調超薄不同,臺灣液晶面板供應商更強調節能———這個策略與其說是廠家的選擇,不如是市場使然。沒有比“節能”旗號更能迎合中國政策需求的賣點了,當奇美遍請中國彩電商和他們的經銷商赴宴時,當下的“隨需應對”比技術未來更重要。
為了應對中國市場,奇美在液晶面板供應上分設兩個部門:電視面板事業總處和產業鏈創新暨發展總處———前者配合國內的品牌家電廠商進行面板配套,后者通過奇美自由產業鏈整合完成半成品出口和貼牌生產。
奇美對中國液晶市場的欲望已經不僅僅是品牌家電廠商的上游供應,還希望延展到下游。奇美所謂“大家摘桃”理想背后是其產能的釋放,押寶中國節能市場需求,也許是過度強調新技術的面板廠商最好的御寒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