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創維率先將37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拉低到2999元,這也許僅僅是“老調重彈”的1塊錢數字游戲,但是跌破3000元的市場底線還是讓業界大跌眼鏡。
比整個市場同行低1000元的價格,確實有“賠本賺吆喝”之嫌,同行們猶豫著是否要跟進———市場占有率比任何經濟學理論都來得直接,不到10天的兵團式降價已經接踵而至。
一把明牌再次贏得賭局———創維領跑了這場“跑得快”的游戲,引發了所有彩電廠家的跟進。2980元,2950元,日前康佳在卓越亞馬遜上的特價已經到了2599元……在這個行業,跟風和理性的選擇中前者永遠是勝利的。
彩電價格的雪崩帶來了淡季市場的熱銷,即使這種以價格換來的市場透支———只是緩解了產品的出貨,并未帶來廠家的利潤。
彩電市場的熱銷,意味著面板廠們不會打噴嚏了———但是以后呢?面板廠家會把降下去的價格再調整回來,沒有核心技術的中國彩電廠家們還將受制于上游。消費者可不吃這一套,買跌不買漲———降下去的價格,是很難再因供需關系而回升價格的。
天平在搖擺著,擊鼓傳花的鼓點還在繼續著。
跌破2500元的32英寸液晶電視,跌破9500元的52英寸液晶電視……彈性產能在價格戰面前沒了底氣,市場沒能換來技術的升級,市場還是產能的傾銷地。
熱鬧的當下是一群自以為不傻的人的博傻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