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果“美蘇們”認定了供應商不可能放棄連鎖渠道,那么這種產銷關系必然不會是雙贏的結果,供應商能享受的待遇也可想而知了。賣場對供應商的壓榨,主要體現在高額返利以及合同以外名目繁多外的各種費用,而這些收入的確促成了“先富起來”的家電連鎖企業,這是使得雙方關系日益緊張的原因之一,而最讓供應商無奈的卻不僅于此。
由于專柜面積、優勢位置等資源稀缺,當僧多粥少的時候,價高者得很正常,這不能怪渠道“勢力”。但讓供應商又無可奈何是,合作過程中家電連鎖渠道商往往不能規范按照合同約定進行操作,額外促銷費用、廣告費用,貨款無故延期的狀況幾乎大大小小的家電廠家都遇到過。于是,海爾CEO張瑞敏曾經說過“家電企業的利潤,像刀片一樣薄”。因此由于無法承受額外費用和帳期過長,最終結果是“走為上策”。
此外,家電渠道與供應商問題,在現有國家政策不斷完善的條件下,往往只能由廠商自行解決處理。但與連鎖渠道的合作或博弈中供應商往往是較弱勢的一方,這種現象讓我想到了剛剛起步時的美蘇,與家電制造企業共進退,合力打開中國家電消費市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而之后,渠道商們在得到供應商不論是出于合力還是競爭意圖的無原則“資助”后,開始自己控制局面。筆者認為,在家電供應商的幫助下“后來居上”的渠道商,也不免冷靜的看看曾經“相依為命”的家電制造企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設立過高的門檻,無異于也是在破壞渠道商自身的發展環境;相反,“水漲船高”,本著服務的心態減輕家電制造企業的壓力,尋求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避免矛盾的激化是家電連鎖渠道能夠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可以說,中國家電連鎖業的真正成長,實際上就是對和諧發展之道的尋求過程。連鎖渠道、供應商、消費者三方共贏的前提,是整個家電消費市場良性發展的基礎。反之,若某一方違背公平交易的原則,那么,請小心最終也將在雙方的博弈中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