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一:
政府扶持下的企業能否抵御市場壓力?
資金和技術雙密集型產業的最終宿命往往是走向寡頭壟斷,這一趨勢在液晶面板制造產業正在成為事實。
目前,全球共有20家左右的面板生產企業。但是,DisplaySearch于近期發表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廠商生產策略報告中,DisplaySearch預計,2009年大尺寸液晶面板產出總面積中,前五大面板廠市占率將達89?郾2%,相較于2008年的74?郾8%大幅增長。另外,前3名三星、LGDisplay和友達的總計市占率達到67.5%。事實上,前3強占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前5強占據接近90%的市場份額,某種程度上說液晶面板制造寡頭壟斷時代已經到來。
在寡頭的陰影下求生存非常困難。液晶面板制造是一條不停燒錢的路。在規模較小的情況下,與上游的競價能力較弱;較低的市占率意味著與下游競價的能力同樣較弱。同時,進行改造、技術更新的資金又不如競爭對手雄厚,這注定了新入者在市場競爭中難以取得優勢。
那么,政府的扶持是國內面板企業最為重要的依托。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被政府扶持的企業能否抵御市場的壓力呢?
事實上,政府對經濟的調整作用是巨大的。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可以為國內部分面板企業分憂。退稅等行政手段也可以減輕企業不小的壓力。不過,對液晶面板制造業來說,其投入到產出的時間跨度會比較大。用龍騰光電總經理盧博彥的話來說:“這不是一個把錢投下去就可以開花結果的產業。”而其周期性決定了一家企業也許會像上廣電NEC一樣,未逢春天先遇巨虧。擱淺的張家港6代線計劃的前車之鑒是國內液晶面板企業面臨的第一道關。
懸疑二:
產能提升能否帶來規模效應和話語權?
“國內的液晶產能還不到全球的5%,這使得我們很沒有發言權。”盧博彥如是說。根據Display今年6月的統計,國內液晶面板在全球的市占率約為4%。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實際面臨很困難的局面。例如,在今年液晶面板的上游原材料——玻璃基板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國內面板企業面臨的局面就相當尷尬。
現在的問題是,擴產就能帶來規模效應和話語權么?
實際上,按目前量產產能達到全球4%計算,即使把目前所有在建生產線全部產能都計算上,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的市場占率也無法超過10%。更不要提三星等巨頭也在同步擴產了。
目前,夏普的10代線計劃依然在進行,而三星一方面在擴建其8代生產線,另一方面已經計劃建立新的11代生產線。三星等巨頭資金充足。2008年底,三星手握的現金超過100億美元,其擴產計劃更容易實行。而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面臨資金短缺困境:計劃可以提出,資金卻不知從何而來,因而往往計劃提出超過1年,實施卻還遙遙無期。
資本市場融資也許是一條出路,龍騰光電借殼上市的計劃也已經被傳很久了。但是,去資本市場融資需要良好的財務狀況,而國內的液晶面板企業往往盈利狀況并不理想,因而這條路也并不易走。
要擴產,資金問題必須解決,否則規模效應還沒達到,資金鏈就可能斷裂。8代線計劃擱淺、自身也面臨重組的上廣電就是例子。
懸疑三:
液晶面板制造能否帶動上下游共同發展?
提到上下游,不得不再次提到三星。目前,三星康寧、三星SDI、三星電機等公司分別涉足玻璃基板、半導體等不同領域,同時三星具備自己的顯示器和液晶電視產品線,使三星具備從原材料供應到下游出口在內的完備產業鏈,這在2008年到2009年的市場波動中大大幫了三星。筆者在采訪AOC等顯示器廠商時,他們紛紛表示,在價格波動中,三星的盈利能力保證得最好。而盧博彥也在采訪中表示,在面板價格下跌過程中,三星自己的需求保證了三星面板的盈利能力。事實上,在2008年面板廠商普虧的局面中,三星的表現是最為搶眼的。DisplaySearch統計表明,2008年,全球19家大尺寸面板供應廠商中,16家出貨金額都是下滑的,但三星的出貨金額卻較2007年增長了9%,達到185億美元,市場占率達25?郾7%。
目前,國內都希望通過液晶面板制造來帶動平板顯示領域。不過,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之前缺乏實際聯系。除長虹的等離子生產線可以與其家電制造相匹配外,更多的面板生產企業都是各自為戰。如何規劃上下游產業鏈將是國內面板制造產業發展的關鍵。
懸疑四:
代數扎堆是否將為未來埋下隱患?
雖然2009年國內外擴產消息不斷,但國內的擴產和新建生產線主要集中在6代線。與之相比,三星、夏普的目標都放在8代線和更高代線上。
目前,國內已投產和在建液晶面板生產線主要集中在4?郾5代線到6代線上,生產能力集中在17英寸到37英寸之間。然而,未來更多的市場增長可能將出現在戶外顯示等超大屏幕領域,而電視的尺寸也將更多地向40英寸以上的市場轉移。
另一方面,DisplaySearch的數據表明,今年1月份全球面板產能僅利用了約50%。從表3數據中我們也可以看出,8代以上生產線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在增長,而5代線、6代線所瞄準的目標市場正在萎縮。另一個增長的小尺寸市場也不是6代線的強項。
代數扎堆的內地面板企業的新線投產之時,會不會面臨17英寸~37英寸產能過剩、供過于求的窘境?也許,龍騰光電直接建設7.5代線或者上廣電曾經的8代線計劃才是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