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廣電五代線建立之初投資額為10億美元,現在以近四分之一的價格出售,對于深天馬和武漢中恒而言都是一樁相當劃算的交易。即便如此,五代線仍然飽受詬病,其投產后長期處于嚴重虧損狀態是主要原因。在業內人士看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上廣電與市場相脫節的生產和管理方式,使五代線錯過了最佳發展期。
上廣電五代線也是國內最早興建的五代線。當年有此計劃的還有京東方,經過數十個月的明爭暗斗,2004年10月8日,在上廣電和NEC正式簽訂液晶項目合作協議兩年多之后,雙方共同投資10億美元興建的第五代TFT-LCD生產線試驗投產。上廣電NEC在五代線的建成和投產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03年上廣電同NEC正式成立合資公司,運作液晶生產線的項目,上廣電擁有合資公司75%股份,NEC擁有25%股份。
按照當年上廣電的規劃,五代線項目總計投資將達到290億元人民幣,并計劃用6年時間、分三期實施,建設三條TFT-LCD生產線,從而建造中國大陸最大規模的新型平板顯示制造和研發基地。按照預期規劃,2010年上廣電五代線的業務收入將達到100億美元。但實際情況是,廣電NEC液晶五代線自2005年投產到2007年連續三年虧損,總計虧損超過5億元。原本2008年有望搭乘奧運東風再度崛起,卻因液晶面板價格雪崩達到創紀錄的巨虧18億元,與之前預期的目標漸行漸遠。相對于上廣電五代線的慘痛經歷,之后建立五代線的京東方2008年虧損額約8億元,刨去資產折舊,上廣電五代線的虧損是京東方的近2.5倍。
上廣電五代線是上海市政府“十一五”期間重點投資的項目,為何短短幾年便從“希望”轉變為“累贅”?
在2004年,液晶面板產業是一個新興產業。“生產材料通過國外采購,加上物流成本和時間段長,造成庫存成本高于銷售成本。”上廣電副總裁兼廣電電子副董事長蔣松濤這樣解釋五代線巨虧的直接原因。不過需要看清的一個事實時,對于中國內地而言五代線的技術還算前沿,但在日本已是一條瀕臨淘汰的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只能生產小尺寸液晶面板,在大屏幕需求洶涌而至的后幾年,上廣電五代線明顯無法適應市場的變化。
“花大價錢買來的生產線,技術竟然還在人家手里,交了‘學費’學不到技術,更別提自主創新上臺階了。”一位長期關注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家電觀察家如此感慨道。
在業內人士看來,導致上廣電走到今天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五代線未能創造高效益時,上廣電引入了高世代線項目,包括六代線和八代線都在上廣電的考慮范圍之內。“盡管處于平板顯示器市場低谷,但是長期行業趨勢看好,而且現在進入時機比較好,正好處于行業低谷,兩年后建好生產線正好趕上市場起來,危中也有機。” 上廣電這樣解釋選擇快速推進八代線進程理由。上廣電沒有預料到,五代線成為拖累其向八代線進軍的“罪魁禍首”,甚至將上廣電一步步拖到被“托管”、“重組”的境地。時值今日,自身難保的上廣電才不得不放棄上馬高世代線的設想,五代線的出售也未有下文。
“上廣電走到今天挺可惜的,因為上廣電曾經是中國平板電視的領軍企業之一,也是唯一擁有上游面板資源的彩電企業。”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上廣電的問題首先在于機制的僵化,作為國有企業,這個企業競爭意識不夠,對市場的反應往往很遲鈍,難以適應形勢。”
不過上廣電決定出售五代線,也經歷了一番痛苦的掙扎。在今年5月份上廣電公布的重組方案中,并沒有對五代線的最終去向做明確說明,上廣電是否被出售取決于上海市政府的態度。5月19日,上廣電終于發布公告稱,將打算放棄持有的五代液晶線。消息一出,有關上廣電重組的方案立刻成為焦點,同時也逐漸有國內企業向上廣電表示了五代線的購買意向。
在五代線出售之前,如何解決好上廣電的重組問題成為重中之重,對此,上海市政府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贊成繼續投資液晶面板產業的一方認為,國家已經明確面板產業作為戰略產業,上海市發展面板業符合國家政策和產業發展方向。另外,由于上海已經投入了巨額資金,圍繞上廣電的長三角面板產業鏈初具規模。而反對的一方認為,上廣電今日的虧損已經表明面板產業發展的風險和難度巨大,要彌補廣電的巨額虧損本身成本就很大,未來若要發展起碼還需要數百億的資金投入,一旦未來產業發展不起來,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從之后上海市政府的動作來看,繼續投資面板產業成為最終的選擇,五代線也由此踏上了漫長的“止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