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廣電五代線止血容易,后期的“養生”才是關鍵問題。國內目前經營液晶電視面板的大型企業共有四家,包括北京國資委的京東方、上海國資委的上廣電、昆山國資委的龍騰和國務院國資委下屬的彩虹集團。這四家企業中,上廣電是繼京東方后第二家引進生產線的,但卻是經營業績最差的。
目前廣電NEC的生產運營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欠供應商、經銷商等貨款近1億美金。由于拖欠海關相關關稅,其進出口的所有業務已經被停止。各地經銷商紛紛上門討債。除大量債務急需解決外,上廣電五代線截止到8月末只有一成左右,無論是誰來接手,恢復產能都需要大量的設備維修資金,這些資金還不在購買五代線的整體價格之內。當五代線接盤成功,設備維修完畢,市場是否還有五代線容身之地也是一大難題。
一位接近上廣電的人士稱,上海市政府傾向于把五代線相關資產從上市公司剝離后,重新注資成立公司并引入戰略投資者,然后通過啟動原計劃本來就要上的六代線,打通融資渠道。
根據此前重組方案的初稿,儀電控股將收購廣電集團中較為優質的資產部分,包括兩家上市公司股份以及部分房地產項目,巨虧的廣電NEC并未納入儀電收購的范圍,而僅僅是將廣電光電子的相關資產進行整合,包括讓廣電集團出資收購兩家上市公司持有的廣電光電子股權,以及將廣電富士和廣電NEC兩個與液晶相關的項目全部集中到廣電光電子,以便于上海市政府通盤考慮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布局。上海儀電更看重的是上廣電這個“殼”,而非旗下產業本身。
6月8日,上廣電集團旗下兩家上市公司廣電電子和廣電信息同時發布公告稱,上廣電集團將其所持有的廣電信息(上海交易所代碼:600637)42%股份、廣電電子(上海交易所代碼:600602)30%股份,全部轉讓給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轉讓價格分別為3.59元/股、3.15元/股,總額分別為10.75億元、11.11億元。交易以現金收購的方式完成。
同時,廣電電子和廣電信息分別將其所持有的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18.75%的股權剝離給上廣電集團。上海廣電光電子有限公司是上廣電NEC的平臺運作公司,這樣一來,廣電電子和廣電信息兩家上市公司將徹底剝離液晶面板“五代線”,甩掉了這個沉重的包袱。
8月3日,上廣電收到國務院國資委的批復,同意廣電集團將所持廣電電子35274萬股(占總股本的0.07%)股份和廣電信息29939萬股(占總股本的42.24%)股份轉讓給上海儀電集團。事實上,“按照股權關系,上廣電歸口上汽集團,現在上海儀電出面托管實際上并非自愿,而是政府指定的任務。”上海儀電下屬一家股份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上廣電控股股東上汽集團不愿意接手,而其他國企也避之唯恐不及,后來市政府指定跟上廣電有著歷史淵源的上海儀電作為托管人。
現在上廣電的重組方案已經浮出水面,而五代線的出售卻遲遲未決。五代線延遲出售與其定價有很大關系。最初上廣電五代線的出售價為20億元,由于今年液晶面板市場回暖趨勢明顯,眾多面板企業希望借機擴大產能,開拓新的生產領域,使得上廣電的五代線從“燙手的山芋”轉變為“香餑餑”,出售價格一路飆升。包括京東方、彩虹在內,眾多的面板企業對市場前景看好,若能出手抄底獲得上廣電五代線,也算是一件美事。而上廣電一方看到五代線仍有行情,自然會慎重考慮出售對象。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競購價格已不是上廣電主要考慮要素。“雙方的后續盈利能力將成為競爭的焦點,另一方面,上海在布局平板顯示產業上的政策也將決定著花落誰家。”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上廣電五代線的出售條件中,有一條是“必須承諾在上海生產。”北京的京東方和西安的彩虹不具優勢,而深天馬2006年4月與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上海天馬,并已實現了浦東新區4.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量產,這或許是深天馬獲得競購資格的原因。
現在深天馬和武漢中恒仍在繼續對上廣電作盡職調查的工作,大約還需兩周的時間。到那時,上廣電五代線或許才能真正“止血”,又或許改頭換面,以新的姿態重現中國面板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