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們已經針對目前可能存在的幾種購買方案進行了理論比對,并留下了不少疑問。我們可以看到,硬盤的持續傳輸速度和隨機存取時間這兩項影響最終性能表現的關鍵點雖然可以在理論測試中分別體現出來而且差距明顯,但是他們在實際應用的表現中到底怎么卻不得而知。今天我們就將圍繞著這個話題進行一些討論。
要進行實際應用性能的考察,則需要盡可能地模擬我們的實際應用環境。這主要設計操作系統的啟動、軟件的運行加載等方面,同時還會包括實際的拷貝測試。綜合來看,這次的測試將分為以下幾項:
1.基于系統的基準性能測試軟件:PCMark Vantage硬盤測試。相較于其他的理論測試軟件,PCMark Vantage的測試項目更加接近于真是的應用環境。最終的成績將以一個總分來體現。
2.實際拷貝測試:使用FastCopy分別進行大容量連續文件和零散文件的寫入測試。
3.系統啟動速度測試:選擇在斷網狀態下完整安裝Windows7 32位中文專業版之后,第一次重新啟動,從屏幕中出現“正在啟動Windows”字樣到進入桌面后,所有任務欄上的圖標不再變化、然后開始檢查網絡狀態為止。
4.系統啟動時加載軟件測試:在上一個測試基礎之上,將IE8、Office 2007、PhotoShop CS4并入啟動項,在系統啟動之后自動打開,計算整個過程的消耗時間。
5.軟件安裝測試:測試安裝PCMark Vantage、QQ、Office的花費時間。
6.游戲加載測試:選擇《使命召喚6》并加載名為“MUSEM”的額外關卡測試加載速度。
怎樣理解測試成績:
首先,筆者要聲明的是,時間應用測試本身的誤差就非常大,可能兩次運行同一程序的結果有一定偏差,因此本次的測試僅供參考,但并不代表沒有價值。
PCMark Vantage雖然不是底層測試軟件,但它依然可以很明顯地體現出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的差異。此外,雖然把硬盤測試獨立出來,但它的最終成績依然會受到電腦其它配件的性能的影響。我們只要注重它最后的總分即可,而沒有必要太過糾纏。
使用FastCopy拷貝連續大容量文件時,更多在考察硬盤的連續傳輸速度,如果進行零散文件的拷貝,則重點依賴于硬盤的隨即存取時間。
對于系統和軟件的加載測試,他們涉及的文件大小不一,既有可能包括大容量文件,也會存在許多DLL動態鏈接文件,同時CPU的性能也會產生影響,顯然這樣的測試更加貼近于用戶使用,參考價值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