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技術和安防監(jiān)控技術都在不斷成熟,由于兩大技術的延伸和融合,將電信運營服務和安防行業(yè)的視頻監(jiān)控推到了一起。而全國各地紛紛掀起的科技強警和平安城市建設熱潮,成為電信運營商進入安防市場的契機。
目前國內平安城市、全球眼、軌道交通等大型項目,一般都由電信運營商承包,然后再將項目交由有合作關系的工程商負責建設。在運營商大軍壓境的形勢下,安防工程商不無哀怨地說他們的生計已日益艱難,而“罪魁禍首”就是電信和移動運營商。
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運營商的進入,到底給安防市場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對傳統(tǒng)的安防工程商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zhàn)?
工程商漸失話語權
“競爭還沒有開始,我們就被擋在門外。”7月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安防工程商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無奈地說。
這位負責人所在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屬于中小型安防工程商。在成立后的四年中,每次與對手過招時,搏斗尚未開始,就已經被打翻在地。而他面臨的對手,是一個個巨人——國內三大移動通信和電信運營商。
不只是這家工程商有如此遭遇,幾乎所有的中小型安防工程商,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運營商的重壓之下,安防工程商日漸失去話語權,已經成為行業(yè)的共識。
工程商的哀怨
“在運營商的重壓之下,我們已經失去了話語權!”在接受采訪時,深圳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安防工程商負責人發(fā)出這樣的“哀鳴”。
上述負責人的抱怨來自國內三大電信和移動通信運營商在安防工程領域的強勢介入。
以中國電信為例。6月4日,西藏電信公司以2998萬元成功中標拉薩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監(jiān)控系統(tǒng)(一期)工程項目,這是該公司今年以來簽訂的金額最大的系統(tǒng)集成項目。雖然工程中標額并不大,但在經濟并不發(fā)達的西藏來說,這樣的中標額,已令他們不敢小覷。
然而,介入安防工程對中國電信而言,已非第一次,這樣的中標額,更是微不足道。作為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之一,電信早已將觸角伸到了安防領域的各個角落。今年年初,江蘇在全省13個城市啟動技防入戶示范工程,這一范圍廣泛、耗資巨大的工程,其集成商正是中國電信旗下的江蘇電信公司。按照江蘇省公安廳的整體部署,到2013年,全省的商鋪和家庭將實現百分之百的聯(lián)網報警。“這個項目做下來,估計有好幾個億的凈利潤,都被電信一口吞下去了。”南京市一家中型安防工程商羨慕不已地說道。實際上,在江蘇,類似的這些大型的安防項目,最終都落入了電信的手中。
電信并不是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唯一介入安防工程的企業(yè)。中國聯(lián)通旗下專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其業(yè)務范圍涵蓋了基礎平臺、系統(tǒng)集成、運營服務等多個領域,并且在全國設立了30多家報紙機構,專事安防工程的系統(tǒng)集成、運營服務等業(yè)務。
而作為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中國移動,在其兩家對手在安防領域開疆拓土之際,也并未閑著。今年四五月之際,福建、江蘇、廣東等地屢發(fā)校園血案,5月初,湖北省決定啟動校園安防項目“校訊通”,項目宣布之后,僅僅過了幾天時間,中國移動湖北公司就將這個項目攬入自己懷中。
“電信運營商的介入,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7月1日,接受采訪時,北京兆維光通信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維光通信)副總經理倪國棟說。
運營商介入 改變安防產業(yè)格局
杭州海康威視總經理胡揚忠曾經這樣形容:安防企業(yè)與運營商相比,如同螞蟻和大象。螞蟻與大象一起游戲可能會很有意思,但有時也很危險,一不小心就會被大象踩死。
移動通信和電信運營商的強勢介入,在安防工程領域,企業(yè)們幾乎已是一片風聲鶴唳。在中小工程商們的眼中,電信和移動通信運營商是一頭“惡狼”,是弱肉強食的搶食者,因為運營商的半路殺出,已經嚴重威脅到他們的生計。然而,事實是否完全如此?運營商的介入,到底為安防產業(yè)帶來了哪些影響?
改變產業(yè)格局
白云認為,運營商只局限于提供運營服務,就不會對安防企業(yè)造成大的沖擊。但現實情況是,一些運營商并不僅僅滿足于提供簡單的運營服務,而愿意涉足更多的領域,比如方案設計、系統(tǒng)建設、組網、甚至產品選型等。有些運營商還向用戶提供前、終端設備租用服務,如攝像頭、監(jiān)視器等,還提供包括方案設計、設備集成、工程設計、系統(tǒng)建設、系統(tǒng)調試、培訓、維護等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為客戶建立監(jiān)控系統(tǒng),負責系統(tǒng)建成后的維護等。
以視頻監(jiān)控為例,有些運營商形成了自己的項目設計、施工、維護甚至培訓隊伍。按照運營商習慣的運營模式,這樣也有它的好處,即系統(tǒng)一旦出現問題,將由運營商來維護,用戶無須再找方案設計或工程商,可以省去許多麻煩。
而這樣發(fā)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對行業(yè)格局的改變。以中國電信為例,截至2007年8月底,中國電信的“全球眼”已在全國累計完成攝像機安裝量達6萬多個,分別應用于社會治安、城管、衛(wèi)生、消防、防汛、安全生產、交通、金融等19個行業(yè)。預計到2010年,“全球眼”等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將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中國網通則計劃拿下整個北方80%的平安城市項目。
催生新商業(yè)模式
倪國棟認為,電信運營商的介入,固然給安防工程領域帶來了一些沖擊,但是其中的積極因素也不容忽視。
在倪國棟看來,電信運營商的介入,給安防產業(yè)帶來的最主要的影響,就是其商業(yè)模式。
據倪國棟介紹,電信運營商在安防領域,已經形成了租賃建設的模式。即政府或用戶規(guī)劃項目,由電信運營商投入資金,對項目進行建設,但所有權歸其所有。項目建成后,以租賃的方式,交給用戶使用,電信運營商分期收回建設費用,再提供后續(xù)的維護、運營的同時,也收取相關費用。
“實際上,現在一些大的企業(yè)都是在靠做大項目賺錢,包括一些廠商。原因就是做工程利潤比生產產品的利潤要高。”倪國棟說,一些項目本身的利潤是非常有限的,而后續(xù)的運營、維護收入在項目有效使用期內,可以用源源不斷來形容。
“對我們傳統(tǒng)的安防來說,這種商業(yè)模式實際上一種全新的思路。電信運營商的介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白云說。
此外,電信和移動通信運營商的網絡運營、產品優(yōu)化能力都非常強大,而這為安防產業(yè)整體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安防作為一個標準和規(guī)范缺乏的產業(yè),電信和移動通信運營商在此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亂象叢生的安防產業(yè),也產生了一些促進作用。
拓展新市場
白云認為,電信運營商的介入,給安防工程領域帶來的正面影響也非常明顯。首先,隨著社會和市場需求的發(fā)展,安防應用范圍早已從早期的單一、個體用戶,轉向社會化的需求,而社會化的需求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會出現聯(lián)網運行的要求。目前各地的聯(lián)網報警建設,正是這一需求的具體體現。其次,是促進安防產業(yè)向網絡化發(fā)展。而最大的好處,則是對安防體系的建設,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并實現資源共享。“現在各地正在搞全省聯(lián)網,如果沒有電信運營商的介入,根本就實現不了。”
對于電信運營商的介入,白云并不感到緊張:“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社會化的需求擴張,必然會導致一些大企業(yè)的介入,這是很正常的,何況這對產業(yè)鏈的提升,業(yè)態(tài)的升級換代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部分業(yè)內人士認為,電信和移動通信運營商的介入,實際上整合了安防產業(yè)的資源。以網絡視頻為例,網絡監(jiān)控平臺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監(jiān)控資源共享,對于前端攝像頭采集到的圖像信息能夠實現共享。
另外,傳輸網絡IP化和全球化也是趨勢。現在很多行業(yè)監(jiān)控的應用都是跨地域的,而且不單單是一個城市,它可能是跨城市之間的圖像傳輸和調用,因此就需要圖像傳送IP化。這樣就催生了龐大的市場需求,一些沒有需求的用戶也產生了需求。如國家質檢總局就在南方所屬的25個直屬局全部采用了中國電信的“全球眼”業(yè)務,部署監(jiān)控點近4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