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液晶面板整體市場的產能過剩,導致整體市場無利可圖;另一方面是新的產能不斷加入,新產線建設不斷。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節奏似乎讓人看不懂了。
7月,國際市場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再度下降。數據顯示,二季度液晶面板過剩程度已經達到36.4%,甚至超過了2009年液晶面板最低迷的時刻。
8月,大尺寸液晶面板價格繼續下降4.4%。iSuppli公司研究報告顯示,部分低價面板價格已經達到現金成本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依然緊鑼密鼓地向前發展。
8月,位于北京亦莊的京東方8.5代線建筑主體封頂,預計2011年9月即可實現量產。
9月3日,位于合肥的京東方6代線產品點亮。10月18日開始,將以每月3萬片玻璃基板的產能開始量產,到2011年4月滿產時,產能可達每月9萬片玻璃基板。
與此同時,TCL集團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計劃也在不斷向前推進,有望在2011年8月開始試生產,并于四季度實現量產。
與此同時,三星、LG、夏普等海外液晶面板巨頭也不甘寂寞,紛紛向中國大陸拋出橄欖枝,希望在中國大陸興建生產線。在新線審批結果遲遲不見的情況下,三星甚至希望通過在中國大陸增設半導體廠的“買一送一”策略打動有關部門,并希望通過投資TCL 8.5代線來曲線進入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市場。
是什么讓液晶面板產業呈現如此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