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時代的集群作戰
較之成本和效率方面的錙銖必較,更可怕的是,在經過多次經濟波動后,液晶面板上下游結合開始越來越緊密,一艘艘同時擁有面板生產、整機制造能力的大型航母正在形成。2008年開始,受經濟形勢影響,全球液晶面板企業普遍虧損,唯有同時擁有液晶面板、顯示器、液晶電視和手機產品線的三星一枝獨秀,印證了航母作戰的實力。2009年,群創光電收購了奇美電子,又一艘貫穿上下游的航母誕生。
巨型航母的優勢在于,當實現了上下游的全產業鏈聚合之后,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和下游的出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抵抗經濟波動的能力會大大提高。無論是供過于求還是供不應求的局面下,航母整體的抗風險能力都要強于單兵作戰的企業。
“平時,三星規定自己的整機部門要在市場上購買面板,但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三星整機部門一定會優先購買三星自己的面板。”陳炎順說。
而在經濟剛剛露出景氣苗頭的時候,玻璃基板供應不足限制了液晶面板企業的產能釋放,這時,擁有三星康寧的三星再度占據了市場先機。
也許,這正是TCL孤注一擲進軍液晶面板產業的原因。慘烈的市場競爭之下,整機的利潤不斷攤薄,為了取得競爭的優勢,建造航母勢在必行。
但是,在液晶面板制造中,很多關鍵環節的原料生產能力,中國大陸的企業還不具備。這種關鍵環節如果依然缺失,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即使上了規模也是似強實弱。
對此,京東方也在尋找應對之法。記者了解到,液晶面板最主要的原料——玻璃基板的全球最大供應商康寧即將在亦莊京東方8.5代線旁建立自己在中國大陸首個玻璃基板熔爐。這也是京東方的作戰方式:用集群應對航母。
“從整體發展來看,京東方希望建成一個以8.5代線為核心的產業園區。當康寧的熔爐就矗立在8.5代線旁邊時,我們玻璃基板的供應得到了保證。同時,與8.5代線隔一條馬路就是全球最大的顯示器制造廠商冠捷的一個產能達到800萬臺的制造基地。京東方自己也建設了一個600萬臺產能的顯示器和電視機制造基地,這個基地與面板生產線直接用連廊相連。”陳炎順介紹,京東方同一園區內引進了25家配套廠商,同一園區內幾乎能夠做到“石英砂運進去,整機出來”的全過程。
“京東方正在努力將產業鏈上下游整合起來。這部分的投資不像面板生產線那么大,但由此帶來的設計一體化能夠提高我們的競爭力。我們也在考慮,是否要經營自己的品牌。”陳炎順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