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升:面板和半導體是突破工業化中期瓶頸的關鍵
“在CRT時代,中國生產的電視機曾經占據了全球市場很大的份額。但當平板顯示技術問世之后,很多跟CRT相關的企業就無法生存了。”曾帶領京東方的前身——北京電子管廠扭虧為盈的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對產業有著自己的理解,“原因就是我們中國工業的發展都是從前端開始,按照貿、工、技這樣的發展思路走過來的。這樣一來,我們短期內可以發展得很快,但是當有新技術問世時,我們瞬間又處于落后。這種惡性循環就是工業化中期瓶頸。”
京東方毅然投身液晶面板產業,也是基于王東升對產業的理解:“如何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關鍵是要突破工業化中期瓶頸。而突破工業化中期瓶頸需要掌握最基礎的技術。第一個核心是半導體,第二個就是液晶面板。這兩項產品是IT產業的基石,也是突破工業化中期瓶頸的基石。”
記者手記
占領下一戰場制高點更為重要
連續3年的生產線建設、超過500億元的巨額投入,京東方在帶來一個個話題的同時,也面對著來自各個方面的質疑。巨額投入是否值得,未來能否獲得與投入相當的回報,這對一家一直游走在虧損邊緣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液晶面板是否值得如此重視?未來,中國大陸在液晶面板上的巨額投入是否會被證明是一個失敗?股東關心的是回報,民眾關心的是所繳的稅金是否被用在刀刃上,京東方則必須要面對股東和民眾的質疑。
質疑中,最關鍵的問題是,液晶面板產業能否真正引領中國大陸在全球信息化產業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看到,在IT產業,一方面新興的顯示技術已經開始冒頭,另一方面,新興能源技術開始成為焦點。幸運的是,OLED、電子紙等新一代顯示技術和薄膜太陽能電池這些新興產業與液晶面板的技術重合度很高。占據液晶面板生產線投資65%的TFT電路蝕刻同樣被應用在OLED、電子紙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制造過程中。這種高技術重合度決定,液晶面板產業或許不會像之前的顯像管產業一樣成為甩之不去的包袱。但是,何時應當向前發展,何時應該及時轉型,是應當早做考慮的問題。在中國臺灣,友達已經積極地向薄膜太陽能電池等更多領域進軍;在日本、韓國,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研發如火如荼。而依然為了利潤掙扎的中國大陸液晶面板企業能否及時走向下一個制高點呢?
君子有所必為。但現今社會,理想必須與現實結合。祝京東方們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