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周界防范產品領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周界防范入侵探測系統發展非常迅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周界防范入侵探測系統對于前端探測采用網狀協同探測,與傳統的前端探測設備采用單點探測以及開關量輸出相比,具有目標精準定位,目標識別以及行為模式判別等功能。例如,無錫泛聯開發的UBI100,結合物理阻攔和電子圍欄,復合傳感和智能視頻等多種不同防范技術的周界防范系統。采用基于物聯網架構的綜合信息系統集成管理平臺,使整個前端探測及聯動設備能無縫接入管理平臺,組成一個統一的現代智能化綜合安防管理和控制系統。據上海廣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楊俊透露:“我們目前已經自主研發出‘網絡電子圍欄'新型的周界防范系統產品,采用BI-Polar技術、雙核處理技術,可通過遠程控制及多級控制,突破兼容限制,既可直接與互聯網連接,也可連接其他產品,如報警主機、鍵盤等。”
周界防范系統更多是扮演整個安防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更多的是要配合報警主機系統、監控系統、智能家居系統等。周界入侵防范系統往往需要與CCTV系統或綜合控制系統進行整合,那么未來的周界防范入侵系統是可預見的,作為一個重要的安防子系統需要密切與上層平臺進行整合。上海卓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月明說:“目前周界報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各系統之間是分開操作,以‘電子圍欄'為例,其涉及到‘脈沖'、‘電壓'等,周界防區內布防/撤防、電壓調整、高壓脈沖頻率調節等操作,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無法控制及管理,未來安防設備可以在一個綜合信息平臺上進行操作控制。”
“目前各周界報警產品的技術功能各異,且各報警系統要在一個系統集成平臺上進行聯動,廠商需要提供開放協議和接口。”深圳市蘭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相才補充說道。
智能視頻監控逐漸成為周界防范產品的“合作伙伴”,當周界防范報警系統發生報警時,智能視頻監控可視化呈現報警現場狀況。智能視頻分析技術,既能起到視頻復核的作用,又可以擴大周界防范區域范圍,提前分析不安全的因素。隨著技術的發展,人的行為識別、車牌識別、人臉和虹膜識別等技術融入到智能視頻監控中,且隨著對人的行為識別模板內容增多,智能視頻監控對其它周界防范產品的降低誤報率起到了一定性的作用,成為了周界防范探測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廣產品,“標準”須統一
隨著周界防范技術的不斷提高,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民用市場還是行業市場都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目前國內針對整體周界防范產品缺乏全國性的統一驗收標準和產品規范,制約了周界防范產品的發展。廣州天網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亮南表示:“周界防范產品的推廣,面臨著防范理念、評價標準、驗收規則等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對產品和系統的評價概念、評價機制、評價體系。”
“以電子圍欄為例,大部分國外的周界防范產品是按照國外的生產標準進行生產,在國內推廣較困難,因為國內的標準有很多,如上海、四川、福建等地都有屬于自己的省標準,國外廠商只能從技術、價格上做些調整,讓產品更符合中國市場。”上海卓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月明補充說道。
目前,整體周界防范市場的管理法規和執法主體還不完善,產品標準嚴重滯后,市場及行業管理不到位,許多廠商在經營中采取惡性價格戰,違反強制性認證法規;許多用戶對產品的評價規則不明確,如法律評價、應用評價等;甚至有些廠商以少部分型號的產品取得認證,進而以獲得認證之名銷售大部分沒有獲得認證的產品。上述問題阻礙了周界防范產品技術上的創新,并且對市場應用和普及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相信隨著與之相適應的行業標準的制定與推廣,周界防范市場將進一步得到規范,獲得強勁的推動力,未來中國必將成為周界防范產品生產和技術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