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借著智能化的浪潮,國產彩電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并在逐漸掌握國內市場主導權的同時,將發展的觸角一點點延伸到海外,呈現出一種爆發式增長,不過,要想在市場上得到更加穩定的發展,我國彩電廠商還要面臨諸多問題。
2013年平面電視市場被認為將以低價電視為主力產品,其中新興市場又被指名為最有可能的主要戰場。
盡管對平面電視市場未來規模的預測值多少有點不同,但是各大廠商都相信新興市場的需求將會是2013年的發展重點。北美及歐洲等先進國家市場明顯已經呈現飽和,2013年新興市場將占整體銷售規模比重60%以上也絕非不可預測,但是景氣變化將會如何影響該地消費能力,就沒有1家調查機構可以做出精準預測。
韓國電視產業界認為,以銷售數量作為基準,2013年三星和樂金應該各自可以賣出4,500萬和3,000萬臺。在市場萎縮及國際經營環境困頓的情況之下,銷售量預計還是可以比2012年成長10%左右。不過2013年增加的銷售數量可能集中在大陸、東南亞等新興國家,如此一來是否還能維持2012年的收益性就成了最大問題。
電視產業相關人員認為,索尼,松下,夏普等日本電視廠商在2013年的出貨數大致會和2012年相差不遠,甚至還可能減少10%左右,三星及樂金則能夠順勢獲得反射利益。但是以低價電視為重心的新興市場占出貨比重增加,韓國2大電視制造商在確保收益性上恐怕將面臨不少考驗。
事實上,三星和樂金在近年成長為全球最大電視市場的大陸陷入苦戰。海信、TCL、創維等平價品牌占大陸內需市場比重超過60%。反觀三星和樂金2012年第一季在大陸市場僅有5.7%和2.1%的市占率,勉強擠進前10名。同期三星和樂金在全球電視市場分占第1名和第2名,與大陸市場的情況有很大落差。
新興市場的電視需求類似大陸,估計應該也會以低價電視為主要銷售產品。如此一來,韓企在面對極具價格競爭力的大陸電視業者,就會顯得十分不討好。
當然智能電視時代,彩電廠商想要得到一定的發展,在保障基本畫質的同時也需在電視的軟實力--智能平臺上進行創新。與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外廠商相比,國產電視在創新力和技術創新方面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誰能擁有最新技術,就能走在行業前沿。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三星與LG之間的OLED技術之爭,都為國產廠商敲響了功能技術方面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