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億元合同目前處于停滯狀態,海康威視投向重慶項目的超募資金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視頻監控龍頭指望采用BT模式承接政府大單的嘗試目前看來并不成功。
近日,有海康威視(002415.SZ)知情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從8月份開始,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海康")進行了規模龐大的裁員,比例接近1/2,人數過百,杭州總部派駐重慶海康的管理人員已經返回總部。
重慶海康是承接重慶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的項目公司,該項目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平安重慶·應急聯動防控體系數字化建設項目(下稱"平安重慶項目")。合同金額高達77億元,項目業主是重慶市公安局和下屬各區/縣公安分局。
"平安重慶項目目前處于停滯狀態。"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就上述問題向海康威視求證,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公司的回復。
77億元大單
2010年11月26日,海康威視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稱"中電科")已與重慶市政府簽訂《關于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總承包框架協議》(下稱"框架協議")。根據框架協議規定,項目建設采用BT模式,項目建設完成兩年后由業主回購。
公告表示經初步測算,重慶市需總投入的回購資金約50億元,自有資本金比例為35%,海康威視擬使用17.5億元超募資金承接該項目。
海康威視2010年5月28日上市,以68元/股發行5000萬股,扣除募投項目后超募資金高達20.71億元, 平安重慶項目用去84.5%的超募資金。
2011年10月10日,海康威視又發布公告,重慶市公安局及下屬41個區/縣分局作為項目業主,與重慶海康簽署全部42個建設合同,合同合計總價提高到77.03億元。
記者獲得了未經海康威視確認的項目合同的副本。其中,重慶市公安局的應急聯動中心建設項目合同2011年8月21日簽署,項目總價控制在4.23億元,項目發包人為重慶市公安局。其他41份合同發包人為重慶下屬區/縣的政府。42個建設合同的概算分別由重慶市、區/縣兩級發改委批復。
42份合同的合同總價都由工程建設費用、系統集成費用、總承包服務費和稅金組成。系統集成費按照項目竣工決算審定的軟、硬件費用總和的7%計算,總承包服務費按照單項合同結算審定總額的2%計算。系統集成費和項目總承包服務費由承包人重慶海康收取。
海康威視實際控制人中電科也是合同的受益者。合同總價中,定制開發軟件占比接近10%。中電科控制的太極股份(002368.SZ)為重慶市公安局開發的定制軟件金額也不菲。另外,中電科下屬的第30研究所也承擔了部分軟件開發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