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斯特人才機構的調查顯示,作為我國安防事業起步較早的地區之一的福建省50%企業存在招工難現象,只有十分之一企業表示招工較容易。安防發展的核心區域--珠三角地區同樣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從目前安防分布的三大區域來看,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安防產業的主要發祥地,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安防產品生產制造貿易的最大產業集群。面對用工荒招工難,安防中小企業該如何解決?
一人難求
另外安防發展的核心區域--珠三角地區同樣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發布的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對廣州市330家流動人員超過200人的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制造業仍然是用工需求缺口較大的行業,占到現有用工量的20%左右,用工缺口前三大行業分別為制衣、電子電器、食品制造。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招工難”凸顯的更為明顯。
而我們通過中國安防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可以發現安防企業中民營企業占了將近7成,而且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業。雖然這部分企業自身擁有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并且在安防行業的快速發展的機遇下還能夠有不錯的經濟效益。但另外相當一部分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的安防加工制造企業,這部分企業或許在面對“招工難”的現象壓力超乎尋常的大。
從目前安防分布的三大區域來看,珠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安防產業的主要發祥地,目前,已經成為我國安防產品生產制造貿易的最大產業集群。“珠三角”地區安防產業集群發展以安防產品制造業發達,體系完整,外向型經濟明顯為特點,但產業類型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并以中小企業為主。從以上分析以及我們日常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珠三角地區“招工難”現象尤為嚴重。
為何這么難?
安防行業中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企業為何會面臨如此大的壓力?這部分企業又該如何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占的先機。
據調查顯示,對企業環境、待遇和工作地點不滿意的占30%,認為招聘信息少,無處獲取招聘信息的占24%。求職者最為關注的因素分別為:薪酬水平(40%)、發展空間(24%)、工作環境(14%)、崗位輕松度(8%)、企業知名度(7%)。我們可以發現,薪酬水平和發展空間是企業招工順暢的兩大推動力。
另外造成“招工難”有三個直接原因,一是信息不對稱,求職者面對海量的招聘信息,找不到屬于自己的崗位,而企業面對海量的求職者,往往是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還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二是招工與求職者能力結構不符,求職者和企業對本身的定位不清楚,導致應聘和招聘頻頻失去應有的效果。三是求職者的期望與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有差距。或是求職者期望太高,企業無法滿足。或是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過于苛刻,總想不投入,就能拿來就用。
安防中小企業如何解決招工難
從深層次挖掘,我們會發現,“招工難”現象是與國家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
首先,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逐步向內地遷移,這也促使內地經濟的持續發展,眾多外出務工者可以實現就地解決就業,不必千里迢迢南下或者北上找工作。因此,在東南沿海地區原有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企業就面臨招工難的現象。
其次,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如果仍然依照原有的薪資標準來招聘,估計會一無所獲。再加上近幾年物價水平不斷上升,人們生活成本在不斷提高,求職者對薪資待遇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尤其對企業提供的軟環境極為看重。新版勞動法出臺以后,許多加工制造業企業無法適應新的要求,就面臨“招工難”。
去年下半年,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此起彼伏。雖然中央和地方出臺了許多支持性的政策和措施,但這些內容實施起來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例如,中小企業如果要申請國家150億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就面臨這及其嚴格的審核。這也就加大了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資金投入的壓力。
安防中小企業,如何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從大的方面來看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安防加工制造企業要借助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轉變企業發展方向和方式,注重科技創新投入,這樣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企業生存下來了,就該考慮如何吸引到人才,留住人才。在企業現有狀況下,提高工資是解決招工難的重要途徑,但是安防企業提供更優越的軟環境,更能吸引人。企業應確保社保、醫保等福利政策的推行,提高重點崗位及人才緊缺型崗位的整體薪酬水平,滿足求職者的求職期望,爭取以薪留人,提高人才就職穩定性。
其次,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改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用人性化服務留住人才。
最后,要讓入職者能夠充分發揮其職能,充分體現其價值所在。
安防中小企業只有通過提高企業薪資待遇,以及更優越的軟環境吸引優秀技術人才,才能在紛亂復雜的人才爭奪戰中取得先機。
另外當地政府管理應加大幫扶措施,例如當地政府需讓外地務工人員逐步享受到市民化待遇,“比如子女入學,能夠申請保障房,加強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等等。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尤其是農民工等求職弱勢群體的就業幫扶措施,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職場心理輔導等課程,幫助求職者掌握職業技能,提高求職者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