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蘋果電視的出現將改變,非彩電類“消費電子”以及“IT”企業在彩電市場的外行形象。無論蘋果彩電是否進入國內市場,更多的類似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的情景都會出現。例如,2012年5月8日,國內PC巨頭聯想已經率先發布了自己的智能電視機。
對于類似于聯想這類企業進入彩電這樣的家電市場,目前評論界還習慣于冠與其外行的稱呼,認為他會在這個市場“水土不服”。然而,如果向蘋果這樣影響力深遠的企業,也加入這個市場的競爭(至少輿論宣傳上,蘋果彩電相當于聯想的左膀右臂),會更迅速的扭轉消費者對IT企業做彩電的“外行”看法。實際上,未來彩電產業很可能經歷這樣一個而過程:不是聯想們水土不服家電產業,而是彩電市場被蘋果、聯想的影響力和行動改造成的已經不是原來的家電市場——面對嶄新背景下的彩電市場,水土不服的未必是IT類的企業,甚至可能是傳統的彩電企業:就如同智能手機時代,不斷走下坡路的那些“前世界名牌(比如,摩托羅拉)”。
第五, 蘋果電視的出現會給整個彩電產業的代工市場注入活力,使代工產品更為容易被百姓接受,進而改變彩電制造業中的“成本競爭結構”。
研究數據表明,全球彩電代工市場自06年以來一直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其產量增長在整體市場之上兩倍到數倍。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彩電市場價格競爭加劇,產品成本控制任務成為主要彩電品牌最核心的競爭任務。全球彩電市場增速雖然持續放緩,但是彩電代工市場卻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就市場分布而言,日系彩電品牌是代工市場最大的客戶:索尼、東芝、松下、JVC、三洋、先鋒等都加入了這一陣營。韓系和歐美彩電品牌也對代工擁有依賴:飛利浦、三星、LG也大量銷售OEM貼牌產品。甚至本土彩電企業,長虹、康佳也有代工產品在市面流通。2012年,全球彩電產業代工比例將上升到25%左右,數量上達到4000-5000萬臺以上,其中,索尼等品牌的代工比例會在6成以上。
然而,持續高速發展的彩電市場代工市場卻一直有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被代工產品都是低端產品。但是,隨著蘋果彩電的出臺,這一局面將一去不復返:代工的就不好的觀點也會徹底站不住腳。作為蘋果的代工方,鴻海更是從中受益頗多:鴻海代工的蘋果手機和IPAD占據了鴻海五分之二的銷售額,憑借蘋果彩電,鴻海業績有望進一步增長——至少在彩電代工業,這會使得鴻海有實力超越冠捷,成為彩電代工市場的第一OEM商。(某種意義上,鴻由于海和蘋果緊密的關系,鴻海也被認為是蘋果彩電的重要推動力量之一。)
當彩電代工市場,技能制造最便宜的產品,有制造者最昂貴的產品:代工對于彩電的意義將發生質變。對于國內彩電企業而言,則意味著依靠本土低廉勞動力形成的“低成本自主制造”競爭優勢將不復存在。這會對彩電市場競爭力量的格局、競爭的焦點產生巨大的難以評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