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以德立命,還是秉承壟斷優勢,無所顧忌、一味孤行?8月15日,號稱有史以來最大的“電商價格戰”,給我們做出了最明確的回答!
“價格大戰”成忽悠大戰
8月14日,京東CEO劉強東率先在微博上稱,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10%以上,將派員進駐蘇寧國美店面。并直接將國美、蘇寧圈定為對手。此后,國美蘇寧緊急迎戰,當當網、一淘網、易迅網也加入混戰。以2011年銷售額計算,此次參戰線上線下電商共涉及年度超過2500億元的家電和3C銷售市場。
然而,消費者并沒有從這場價格戰中“撈到”真實的好處!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調查結果顯示,三大電商價格戰“假多真少”,實際真實讓利產品寥寥無幾。這一調查結果與此前媒體分析和一淘網的統計結論類似。
例如,京東CEO劉強東曾在微博上稱,所有大家電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零毛利。但是,相關部門抽查15種產品顯示,這些產品的毛利率最低達4%,最高達22.43%,即使促銷后最高的毛利率也達到10%。
再例如,號稱降價銷售的產品,大量存在先漲價后降價、促銷價高于原價、促銷產品無貨,以及采用自己渠道獨有產品促銷比價的情況。2012年8月15日,根據一淘提供的第三方“戰后信息”,6大電商的大家電商品11.7萬余件中,僅有5000多件商品價格有所下降,占比約4.2%。
面對如此的價格戰,與其說是“惠民降價促銷”,還不如說是“坑爹大欺詐”。據網友爆料,松下一款55英寸LED液晶電視為例。該商品在8月13日、14日售價均為12999元,到15日零點,價格變為20999元,隨后在白天宣布降價9500元,降至11499元。而以14日價格計算,實際降價1500元。而類似的案例,幾乎比比皆是。
另一個印證電商“假降價”的證據是,品牌廠商反應出奇平淡。商品價格被個別銷售商搬弄,必然導至原有渠道利益體系的沖突,品牌企業自然會是“價格戰”的第一受害者。然而實際情況是,“被剝奪定價權”的品牌企業卻沒有人站出來表明立場。這說明,價格戰并未真實損傷品牌企業的利益。所謂的降價和價格大戰依然在品牌企業既定的“價格空間之內”。
既然降價后的結果依然是在品牌企業既定的價格空間之內,那么就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根本沒有發生傳說中的大降價;第二種是此前的標價,也就是所謂的原價實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大降價”之后的價格依然符合品牌企業的合理承受價格范圍!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以得到同一個結論,那就是所謂的價格大戰、以及零毛利的承諾根本沒有兌現——號稱有史以來的最大價格大戰,根本就是一場忽悠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