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一場轟轟烈烈的電商大戰鬧劇,以部分企業失信于網民的方式草草收場。而就在這節骨眼上,長虹集團的川渝超級內購會,線下消費者竟然花5個億瘋搶長虹;幾乎同一時間,中怡康、奧維先后發布了1-8月份的零售數據:長虹智能電視以平均超過20%的絕對份額,居全球品牌在中國的智能占有率第一位。
長虹公司常務副總、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林茂祥
近三年來,長虹先人一步推廣3D技術,加快多媒體及3C融合與應用創新,率先開啟智能大戰略,引領產業轉型,而經常游走在應用、技術、關鍵部件等資源前端的智能掌門人、長虹公司常務副總、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林茂祥很少面對媒體及公眾。幾經周折,記者終于有機會走近他,探訪長虹市場表現幕后的細節,而故事就從長虹多年來一直秘而不宣的“智能”開始……
核心觀點一:家電的“全民智能”時代已經來臨
記者:繼蘋果第一代iphone暢行全球開始,各類電子產品紛紛開打“智能牌”,作為國內第一個宣布系統化智能戰略的家電品牌,你如何看當前的電視行業發展?
林茂祥:對于整個電視行業來說,智能時代已經到來,這個在我看來毋庸置疑的趨勢,不是所有企業都認識到,或者有足夠深刻的理解。可以說,目前的智能化浪潮不止影響到技術端、產品端,而是整個產業鏈。以前,提到家電,我們想得到的或有直接關聯的只有元器件、芯片、原材料等等,說到電腦就是電腦,說到電視就是電視,說到手機就是手機,每一類產品自成一個類別、自成一個商業形態。而到了今天,行業內很難將電視、電腦、手機、手持設備等徹底分別開來,核心在于這些不同的終端所采用的都是同一個Android或ios操作系統,所實現的交互功能相差無幾,真正的差異只在屏大屏小、有無鍵盤、外設各異、應用環境不一樣而已。
所以,我說今天的家電迎來了“全民智能”,它所牽引的是N個終端設備、N個業務鏈條、N種運營模式,電視只是N個終端之一。而基于智能大戰略的思考是否深刻、商業模式的運營和準備是否到位,才是衡量一個企業真正開始智能革新的關鍵。
記者:您覺得智能時代到來后,單對電視這個產業會有怎樣的影響?或者說,在智能時代,我們的電視會發生哪些變化?
林茂祥:談到這個問題,必須要對“新”、“舊”時代的電視產品、業態、模式作深刻對比,我認為,最核心的變化就是從原來的硬終端競爭到了軟實力的比拼。
傳統電視時代,產業競爭是以硬終端為載體的,主要用關鍵部件來整合產業鏈,大家看到日本企業、韓國企業過去在面板、芯片、關鍵部件上擁有很強的話語權,下游的應用技術創新、整機創新的空間相當有限。
在傳統向智能轉型的過程中,關鍵部件、內容服務、傳輸以及渠道都曾想站出來整合整個產業鏈,但是都沒有成功。因為,智能時代不再依賴于這些,面板是富余的,芯片是富余的,硬件已經整合不了產業鏈。所以,單靠硬件的競爭是不夠的,還要看服務能否勝出,也就是所謂“軟實力”的比拼。
基于此,我認為在智能時代,真正能夠整合產業鏈的是終端,整合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用戶,只有終端才能掌握用戶,只有終端才能發現用戶、才能找到用戶。終端因此成為整個產業鏈上最核心的部分。
我們再回頭看,中國企業現在面板也有了,芯片也有了,換句話說,我們擁有了日系、韓系家電所擁有的同等硬件水平,智能時代的中國企業已經跟國際領先企業、最先進技術處在了同一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