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CSST)在深圳華僑城洲際大酒店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正式公布CSST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戰略,并宣布與上海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的戰略并購,與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國泰匯商綠色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合作關系的達成,及“智慧中國—瀏陽河”、“智慧中國—紅安”兩大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合作。本次戰略并購及戰略合作關系的達成,將增強CSST作為智慧低碳城市綜合運營商的綜合實力,進一步推動CSST實踐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的建設落地,助力實現國家新型城鎮化宏偉藍圖。
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可持續能源研究院倪明江院長,中國工程院鐘山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李德仁院士,瀏陽市委副書記吳震先生,紅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田勝輝先生,中國安全防范產品行業協會理事長、原中國公安大學校長王彥吉先生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并作為代表先后致辭。CSST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涂國身先生率高管團隊,及來自CSST總部、各成員企業邀請的客戶代表與合作伙伴,社會各界朋友和媒體單位等共300余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CSST本次并購的上海工程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是一家近500人的甲級設計院,自成立至今逾20余年,已發展成為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現代設計管理的大型設計院。今后,設計院將借助CSST大平臺,全力以赴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以新的業務形態和模式,打造智慧低碳城市的綠色建筑,向設計、施工一體化邁進,在全國近200個智慧城市試點中處于設計領先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彰顯特色和實力,在CSST統一部署下共同創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智慧低碳城市。
今年1月29日,國家住建部公布90個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相隔僅7個月后,8月5日公布了第二批103個試點名單,由此看出政府對于智慧城市工作推進的決心,體現了國家對于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的態度。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者,CSST率先提出打造“宜業、宜居、宜商、宜學、宜游”的國家級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將智慧、低碳、產業與城市相結合,從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著手,持續與國內國際的企業、院校建立廣泛和深入的戰略合作關系,富有成效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1月25日,CSST與浙江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依托浙大能源學科,雙方成立了“CSST-浙江大學智慧能源研究中心”,致力于智慧能源、新能源和節能減排創新技術的研究。10月18日,CSST與武漢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組建“CSST-武漢大學智慧城市時空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要開展智慧城市時空信息技術和位置服務技術等技術研究與產業化工作。CSST與諸多企業、院士團隊和高校進行全面戰略合作,將企業與科研力量有機融入智慧城市建設。
新聞發布會上,CSST首席運營官方力先生就企業近況作了詳盡介紹。作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家覆蓋完整產業鏈的智慧城市、數字城市、平安城市綜合運營商,CSST于2011年成功實現私有化后,以資本為紐帶,持續戰略并購國內、外各行業優秀企業,形成覆蓋全國乃至世界的綜合運營體系。2013年初,面對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潮和智慧城市建設進程,CSST迅速調整企業戰略,提出“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的概念并落地實施,鎖定五至十平方公里的新城新區,進行產城融合的積極嘗試。CSST緊跟國家宏觀經濟及新型城鎮化政策導向,將戰略重心轉向全面聚焦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從頂層設計、產業布局、資源配置、戰略合作以及人才引進、運營管理等方面著手,通過全面的重組與整合,已然形成以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為平臺,涵蓋規劃設計、項目投資、工程建設、解決方案、產業孵化、綜合配套、運營服務等智慧低碳業務的“可循環生態鏈”,確保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依照既定的戰略目標,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分步實施。
10月17日,“智慧中國-瀏陽河”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正式簽約。10月18日,“智慧中國-紅安”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正式簽約。在眾多的智慧城市建設相關企業尚處在摸索和嘗試的階段,CSST在瀏陽及紅安這兩個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的成功落地,為CSST智慧低碳城市建設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2001年進入安防領域,到2013年到聚焦智慧低碳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到成功實現私有化;從實現“締造時代大安防”戰略,全面進軍物聯網、數字城市建設,到打造“智慧低碳城市綜合運營商”——CSST一路走來,戰略清晰,發展有序,在成長之路上日趨成熟、愈發自信。今天的CSST,帶著煥然一新的企業格局和務實穩健的精神面貌,跨領域發展成為提供智慧低碳城市整體解決方案與運營管理的綜合型企業集團。這一路輝煌歷程,艱辛與榮耀輝映,驗證了CSST戰略布局的成功,體現了CSST創新、前瞻的企業魄力,展現了行業領軍企業的風范,CSST向成為受人尊敬的世界級企業美好愿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