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平板彩電時代以來,國內彩電市場的品牌結構發生了劇烈變化:一些傳統大品牌逐漸式微,一些原本二線品牌則漸趨崛起,另外還有很多“新手”混跡于平板江湖之中。
據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海信、TCL、康佳、創維、長虹和海爾國內六大品牌,2012彩電市場綜合占有率已經達到8成左右,外加三星、索尼和夏普三家位于前列的外資品牌,國內彩電市場以上9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接近95%。
但是,這些機遇規模性企業的研究數據,并不能保證整個國內彩電市場品牌格局的全貌。除了以上9大品牌之外,還有市場占有率不足4%的很多中小品牌:LG、松下、日立、東芝、飛利浦、先鋒、三洋、廈華、聯想、京東方、牡丹、熊貓、樂華、明基、優派、睿俠等等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出名字的不下20家。
眾多在彩電市場存活的三四線品牌的銷量、利潤等情況,對于調研機構永遠是統計的難點(這也使得上文提到的9大品牌的總計市場占有率統計比例偏高)。但是,拒信這些品牌的總銷售數量之和也應達到幾百萬臺,近一成的市場份額。這是因為,對于一個品牌企業,沒有10萬以上級別的銷售數量,其生存的機會就會非常渺茫。
對于這些中小彩電品牌,無論其出身是否是像松下或者三洋這等高貴,還是牡丹、樂華的“歷史品牌”的復活,或者聯想、明基等IT企業的逆襲,很少的市場占有率,都決定了這類品牌智能生存在窄眾市場。
窄眾彩電:地域市場或者細分產品線的生存者
LG、松下、日立、東芝、飛利浦、先鋒、三洋、廈華、聯想、京東方、牡丹、熊貓、樂華、明基、優派、睿俠等,窄眾彩電企業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區域品牌,另一類則是細分產品線品牌。
例如,松下和日立,二者作為日系傳統的彩電企業之一,技術實力、品牌口碑、市場認可度都不低。導致二者成為窄眾的原因,則在于產品定位、定價策略、市場營銷策略以及渠道能力的欠缺上。
從銷量看,二者的銷量集中在國內一線城市市場,部分二線城市。渠道不向基層市場覆蓋。這與2012年,國內彩電市場,農村市場占據51%的份額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雖然就全國范圍而言二者是窄眾小品牌,但是在區域的大城市市場,二者的市場份額并不低。例如松下,在一線城市市場的份額應為期全國份額統計值的3倍左右,個別暢銷時段,其一線城市市場份額可達一成以上。
松下、日立這種區域品牌的另一個特點是,產品利潤水平較高。因為其市場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等發達地區,產品定價采用較高的溢價策略、產品線品質也充分高端化,這使得這些品牌能夠在較低的笑兩下保持較好的利潤水平。
類似這種區域性市場品牌的彩電產品還包括熊貓、樂華等,樂華的市場主要集中在廣東為中心的我國南方地區。熊貓的渠道覆蓋則借助于連鎖賣場覆蓋一線城市,以及其品牌產地市場。但是,二者在品牌口碑、技術底蘊上不及外資巨頭,洋品牌。因此,雖然同樣為區域性很強的品牌,但是利潤水平卻不盡不高,反而不及主流的全國性品牌。
在窄眾彩電品牌中,細分產品線品牌也不少。例如三洋和先鋒,作為國美和蘇寧的買斷品牌,主要承當二者市場中,中低端產品、特別側重性價比的消費群體的市場占有任務。市場定位非常明確。聯想彩電則全部集中在中高端智能電視市場,明基彩電銷量則在“顯示器”、“辦公”和“IT”外設等領域的消費群中占有一定市場。
類似的品牌還有線上全國性細分市場品牌。例如京東方、睿俠、盤古等彩電品牌主要依靠網絡銷售,占據特殊的消費人群市場。雖然這些品牌實現了市場渠道的全國覆蓋(網絡購物),但是從銷量和可接受的人群規模上看,依然屬于不折不扣的窄眾品牌。
特定細分產品線品牌的一大特點是,市場集中在城市和城鎮市場。因為這些品牌多數依賴特殊的品牌和產品認知、甚至完全依賴網絡渠道。而這兩點在“農村”暫時還沒有很好的普及開來。但是,相比之下樂華等品牌則比較接地氣,在區域的農村市場也有廣泛的受眾,產品質優價廉的特點,也適合三四級市場的消費需求。
總之,國內彩電市場每一個小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這與國內超過5000萬臺的巨大彩電銷量,和近億臺的年度產能規模是緊密相關。二者為更多中小品牌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間和產業基礎。但是,在彩電市場集中化趨勢日益明顯的今天,中小彩電品牌卻也面對著日趨嚴峻的生存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