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品形態和應用模式上,小米電視2有其獨特的創新:但是,消費者真的需要平板音響嗎?——至少表面看來,一體化的音響彩電設計,應用更為簡潔!
筆者的答案是,彩電市場對平板音響的需求是必然的,而且正處于爆發的前夜。這主要是由彩電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音響技術的停滯狀態之間的矛盾決定的。
現代彩電產品,無論是液晶還是未來的OLED都在追求超薄和超大。更薄的產品可以壁掛使用;更大的顯示畫面,視覺效果才能更震撼和真實。不過,消費者不僅對視覺效果有追求,對聽覺效果也有追求:在視聽體驗的整體應用中,聲音的重要性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滿足消費者的聽覺效果上,現代彩電卻出現了困境:液晶和OELD顯示設備的核心發展趨勢之一是超薄。尤其是OLED技術,未來要實現柔性化,產品厚度會在數厘米上下,甚至更薄。對于這樣的體積的電視機,內部難以配備高檔的音響設備。因為音響的核心是喇叭,好的喇叭需要一個優秀設計的共鳴腔(比如號角式的喇叭),這個共鳴腔需要具有一定的縱深,才能滿足“還原優秀聲音”的使用需求。
據筆者的觀察,當平板電視音響部分的厚度在5厘米以下的時候,根本不能保障內置音響的聲音效果。即便是電視機的厚度擴張到10厘米左右,其音響效果也會“非常有限”。對于聽聽新聞,這樣的喇叭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電影大片、流行歌曲MV、音樂劇、昆曲或者歌劇節目,那么現在的電視內置音響將是災難性的設備。
實際上,從CRT電視背投電視,進入到目前的平板液晶電視和未來的OLED電視時代,顯示畫面的效果進步巨大,但是內置音響的效果卻顯著下降了。這是顯示技術不斷進步,而音響技術卻鮮有大的改觀的“創新差距”,造成的必然結果。
而隨著未來電視機的厚度向更薄發展,向5厘米以下,一二厘米的柔性產品發展,電視機內部還適不適合集成音響已經是一個產業問題。如果音響技術沒有足夠的進步,那么為了保障基本的視聽效果,小米電視2這樣獨立的音響設計就會成為必然。
獨立音響設計,是彩電追求越來越薄的體型的必然結果。對于這一點彩電大廠早有認識。因此,三星、LG、索尼、松下等國際巨頭才會推出所謂的“平板音響”——一個臥式矩形主音響+一個低音炮的“平板彩電特制伴侶產品”。而小米,現在將這種產品變成了自由品牌下的“唯一選擇”。這種市場產品變化,可謂正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