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電視2的價格是3999元,運輸配送150元,安裝還需要小一百元——這個價格對于市面上大多數49寸液晶電視而言,并不算低價。這似乎和小米一貫強調的“成本定價”互聯網規律不相符合。那么,小米電視2價格高起,尤其是較一代產品2999元的價格漲幅不小的原因何在呢?
據筆者觀察,小米電視2“漲價”的原因主要在兩個部分,第一是采用的鋁合金后板,這個肯定會增加成本;第二個,也是最主要的漲價原因,則在其獨立配置的“平板音響”產品上。目前,市場三星、索尼等大品牌的平板音響套裝多數在一千多元、兩三千元的價位,即便是小品牌的廉價產品,也難以下降到500元以下。
小米獨立的平板音響采用六個全頻喇叭、兩個高音喇叭、一個重低音喇叭的8+1配置,應當算入門音響中的“高配”了。小米官網提供聲學曲線對比的產品:三星hw-f551平板音響的市場報價高達2500元以上。筆者認為,小米電視2的所謂 “高配”,更多的體現在對現代平板電視越來越薄背景下,音響功能越來越差狀況的逆勢調整上。
小米電視2通過獨立音響設計,實現了:1.改善現代平板彩電音效越來越差的體驗感;2.創造產品應用和營銷過程中嶄新的價值點和體驗差異;3.提升和改善彩電產品單價越來越低、行業利潤越來越低的“惡性循環”三個目的。這三個方面的價值,筆者認為,對于彩電產業具有整體性的示范意義和學習價值。
首先,彩電越來越薄,與音響設備往往需要大的共鳴腔的技術原理產生沖突;好的彩電無法內置好的、檔次相當的音響,嚴重影響消費者的體驗效果。這種狀況需要小米電視2這樣的產品來改善。
第二,彩電行業常年處于微盈利狀態,整機平均凈利潤只有1-3%。彩電大佬,全球第一的三星、全球第二的LG、民族品牌全球銷量最高的TCL其主要利潤,不是來自于彩電整機,而是自身控制的上游顯示面板。單純彩電整機企業,頻頻在虧損線上掙扎。即便是索尼這樣的梟雄,也難免在過去15年時間內,彩電業務多一半時間連續虧損。而采用更高品質配置的獨立音響產品組合,可以為彩電企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創造更大的盈利空間。
第三,全球彩電市場的核心成本是什么?新型LCD和OLED電視的核心成本是面板。即便計算了智能技術的出現,彩電產品對智能技術的需求的增加,半導體芯片提升了彩電產品整體附加值,并降低了面板在整體成本中的比例,也不能改善彩電企業的產品成本控制力:因為智能芯片、計算和存儲IC,依然不是彩電產業的技術和產品,而是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和產品。更為重要的是占據彩電大頭成本的面板、LED光源、各種半導體IC,一直,而且未來很長時間還會處于降價通道之中。如果這個時候,彩電市場充分引進彩電企業可以掌控和自主研發新品的音響技術(音響技術是一門古老的產品技術,大眾產品的技術門檻比較低)則可以改善彩電企業的“成本在外”、受制于人,以及彩電終端產品均價持續下滑的不利局面。
綜上所述,小米彩電2特殊的獨立音響設計,一定意義上是在為整個彩電產業的未來實踐一種新的思路。通過拓展平板電視和平板音響搭配這種組合應用模式,彩電行業既可以在超薄這個顯示產品核心技術方向上大步前進,又可以創造更多的行業價值點。
據筆者觀察,多數家庭音響產品的凈利潤率都在彩電產品的十倍以上,甚至更高。但是,家庭音響產品的市場規模卻一直不大、產品層次參差不齊、市場參與主體多種多樣,處于行業發展的低水平階段。但是,家庭影音娛樂必須的核心設備,顯示設備的產業結構卻非常成熟,彩電市場中主要品牌市場集中度較高、市場規模較大。這種行業反差意味著彩電企業擁有在音響市場創造一番作為的“空間”條件。
更何況,現代家庭影音娛樂的核心產品是彩電:某種意義上,彩電企業掌握著家庭音響產品的“潛在市場和客戶”。與平板顯示技術的發展相配合,彩電企業大力推動“平板音響”、分體式彩電產品的應用,可謂天時地利都具備,只欠彩電行業自己的共識和行動。
小米電視2特殊的獨立音響,不僅給小米的粉絲帶來了“新玩具”、“新玩法”,更更應該給整個彩電產業帶來“新的產品思維”和“新玩法”。如何撬動這個被稱為“平板音響”的新市場,就如同15年前漫步者開始撬動一個叫做“PC多媒體音響”的市場一樣,將是一次新的“客廳掘金”高潮。現在小米已經走出第一步,誰會是下一個覺悟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