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一所《警察技術》雜志主辦的視頻深度應用研修班,在深圳金茂園大酒店舉行。以“實戰大數據,云載新平安”為主題,科達副總經理覃明貴在會上為參會人員深度介紹科達平安城市解決方案。
“在治安管理和案件偵破方面,平安城市建設的目標是能破大案、善破小案。”圍繞平安城市建設的現狀,覃總從前端到平臺,全面闡述科達平安城市建設的理念以及相關產品;憑借多年在各地平安城市建設中積累的經驗,科達擁有前端到平臺全系列平安城市建設所需軟硬件產品。
圈塊格點的前端布點設計理念
以前,平安城市在布點規劃上通常依據經驗采用”先重點,后一般“的原則,優先在重點區域建設監控前端。但在實際應用中,這種粗放式的布點規劃存在很多問題:一旦有案件發生,在嫌疑人逃出重點監控區域后,也很難繼續跟蹤其逃逸路徑。因此,近年來,各地公安部門開始積極探索更高效的平安城市布點規劃方案,圈塊格點就是其中備受認可的一種,也是本次科達重點介紹的布點理念。
圈:依據省級、市級、縣級等行政劃分,在管轄區域所有出入口布設前端監控,形成一級封閉“圈”,目的是掌控人、車進出管轄區域的所有情況;
塊:利用橋梁、河流、主干道等,對“圈”進行劃塊,形成二級封閉,用于掌握分塊活動情況;
格:利用縱橫交錯的道路,進一步將“塊”細分為更小的封閉單元“格”,形成三級封閉,進行網格化管理;
點:在城市的重點道路、路段、出入口以及廣場、學校、商圈等重點場所進行全天候布控,同時建設無線車載、單兵系統,滿足重大安保活動、應急指揮等臨時性、移動性任務的需求。
“圈塊格點”式前端建設,“織”成平安城市的監控網絡;層層封閉,保證了無論嫌疑人在哪個角落逃逸,民警都可以沿著“網格線”,迅速追蹤到嫌疑人的逃逸路徑。
全系列監控前端
今年5月,公安部和中辦/國辦分別從具體落實和宏觀規劃兩個層面,對各地下一步的平安城市建設及視頻圖像應用提出了新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要充分應用智能感知、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對各類信息進行關聯與預警研判,實現人、車動態管控,努力做到“行知去向、動知軌跡”。圍繞平安城市解決方案,科達研發的一系列產品與意見完全吻合。
感知型攝像機:
將海量視頻實時轉化為大數據
科達感知型攝像機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智能前移——攝像機在負責高清監控的同時,可識別視頻中的運動目標,從海量視頻中實時提取人、車特征信息,生成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送入后端大數據平臺,供大數據搜索與研判分析。
大場景也不遺漏小細節
在大場景監控中,即使是高清攝像機也無法解決“某些細節看不清“的問題。科達感知型槍球聯動系統由一槍一球或一槍多球組成,槍機負責拍攝全景并識別場景中的移動物體,球機跟隨智能槍機的識別結果進行跟蹤,并提供最佳運動目標圖片快照,以及目標人/車/物分類、方向、速度、尺寸、顏色等屬性的語義描述。
對圈塊格點的有力補充
科達擁有無線車載、無線便攜式圖傳、無線單兵等移動監控設備,供民警在突發事件現場獲取各類證據,并隨時隨地接受指揮中心的指令;這些移動監控設備采集的圖像,也可作為有力參考,為指揮中心決策提供依據。
匯聚海量前端設別采集的圖像后,科達視頻實戰綜合平臺能對圖像做一系列智能分析,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數據,避免人海戰術。
圖偵與合成作戰平臺:
信息化合成與多警種合成作戰
科達圖偵與合成作戰平臺通過“感知+云+大數據”的三位一體,以K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實現視頻專網與公安網的信息合成以及多警種的合成作戰。
將“車”讀得更透徹
在多年平安城市項目的實踐中,科達發現,“車”在各類案件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科達海燕二次分析系統,就是專門針對車輛的二次識別引擎。系統支持識別近2000多種車標,3000多種細分車型;支持對遮陽板與安全帶等車輛特征進行分析識別;支持多種搜車方式,包括:車標搜車、車型搜車、語義搜車、圖片搜車等;提供十幾中分析模型,有效提升實戰效能。
除在演講上詳細介紹了科達平安城市解決方案,本次科達還展出了圖偵與合成作戰平臺、視頻偵查箱、感知型攝像機系列與King1000圖偵平板,讓參會人員在培訓之余,能夠前來參觀體驗。目前,科達圖偵與合成作戰平臺等已在上海、蘇州、哈爾濱、南寧等全國50多個地區平安城市建設中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