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一向是一家活躍的公司,在今年7月27日,樂視于美國洛杉磯對外宣布,將對美國電視廠商Vizio進行收購,收購價格為20億美元。這筆收購案將采用現金交易,并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審核,最終計劃將于6個月后完成。
Vizio是一家美國公司,是除了三星外在北美認知度最高電視品牌。截止至今年第二季度,Vizio在北美電視市場的分發渠道滲透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83%。而在品牌上,Vizio推出的產品銷售策略與樂視有一定相似度。Vizio的電視通過打出廉價奢飾品的概念,讓價格和購買需求的矛盾得以解決。
通過對Vizio的收購,樂視希望可以將它作為樂視走向全球的第一步,也希望通過這次收購打響樂視在國外的品牌知名度。同時,通過Vizio在電視領域的全球供應能力,樂視可以與美國以及渠道建立良好的關系。
不過,樂視也并沒有因為收購美國Vizio帶來過多的利益,起碼不是消費者想的那樣,走上彩電企業前端。樂視收購Vizio以后對于樂視本身來說,是一個加分的品牌話題,也為樂視進軍美國市場,搶占美國市場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但是,值得一說的是,對于樂視來說,收購Vizio并沒有帶來什么實質性的營養,Vizio本來就是一家輕量化的公司,它自己的東西、技術很少。同時,樂視雖然收購了Vizio,但是Vizio的獨立性并沒有消失,因為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是兩個獨立性很強的市場。
再來反觀一下,Vizio在美國之所以賣得好,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電視大屏化、廉價化,所以如果站在與韓系品牌在美國市場競爭上,樂視的價格戰和互聯網生態補貼概念勝算倒是很大。因此樂視收購Vizio可以為其在美國獲得用戶基礎以及打通海外渠道提供了不少便利,有利于樂視戰略的進一步擴張。同時,收購Vizio對于樂視來說,可以提高其影響力和提升股價。
不過,對于樂視來說,超級電視在國內市場實行生態補貼硬件的做法,先是取得了成功,然后是公開兩次提價,并且最終爆發了生態危機,雖然這不僅僅是電視環節出現了問題,但是還是說明樂視的運營模式出現了問題。那么想要滿足美國用戶,該怎么做?不僅僅需要因地制宜的龐大的生產力,需要樂視構建或是收購一個開放的視頻平臺,而且與美國視頻內容生產商也要有交集,這對樂視來說不僅僅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極為考驗企業的資本運作能力以及籌資水平。
就在12月底的時候,這樁轟動了整個行業小半年的交易卻傳出沒有被中國政府批準,也就是說,這項收購計劃在2016年并沒有完成。具體不清楚中國政府未批準的原因,普遍的猜測是,樂視在第四季度曝光的資金鏈危機影響了中國政府在此事上的態度。不過,面對緊張局勢,樂視方面表示仍將進行這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