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西咸新區以綜合網格建設為抓手,將上級部門在基層設置的多個網格整合為一個綜合網格,依托村(社區)合理劃分基礎網格單元,統籌網格內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城市管理等工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網合一”。
西咸新區建立的三級綜合網格管理中心配有網格員860名,全面負責所屬網格內的基本信息搜集、走訪入戶巡查、矛盾排查化解、問題處置核實和服務群眾等工作。
構建網格化治理新框架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網格員在入戶走訪排查中發現,一位外來人員租住戶沒有身份證,按照“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網格員一時無法向上級防疫部門提供準確的該租住戶個人詳細信息。
網格員迅速把這一情況通過“治慧西咸”移動端App向當地公安部門上報。經過公安部門調查發現該租住戶牛某某是一名網上在逃人員,公安民警迅速展開抓捕行動,當日將其成功抓獲。
西咸新區以常住300至500戶或1000人左右為單位劃分網格,設置網格員,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107項服務管理事項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之中。同時,統籌用好基層黨員、干部、群防群治組織、人民調解員、法律顧問等,實現社會治理各項工作與網格化體系建設的相融共促。
網格化+信訪
將網格員日常巡查走訪和群眾來信、來訪及網上信訪事件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對近期信訪問題可能高發的重點區域、重點問題、行為方式、激烈程度等進行科學預測,及時化解矛盾,將矛盾發現在網格,問題化解在網格。
網格化+掃黑
將中央交辦、上級轉辦、本級受理群眾舉報涉黑涉惡類線索多維度進行聯動分析比對,梳理出黑惡案件高發、易發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人員身份,自動排列生成各領域、行業、群體涉黑涉惡類線索分布圖,提升線索核查精準性和及時性,為制定整改落實方案和長效機制提供客觀依據。
網格化+審批
通過編制網格員審批事項清單、優化審批方式及流程、推行審批(服務)結果“快遞送”等方式方法,實現了辦事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縮短了各項手續辦理時間。
網格化+消防
結合網格化系統中標準化的防火巡查要點和隱患整改閉環,將消防檢查、巡防、宣傳納入綜合網格工作,設置消防智能巡查標簽4064個,實現消防安全監管對象、責任人員、隱患排查、隱患整改和考核獎懲“五落實”。
網格化+城管
通過網格員、熱線等信息獲取渠道發現涉及街道秩序、智慧市政、智慧環衛、智慧工地、智慧綠化園林、智慧公園、城市垃圾、城市公共服務等問題后,指揮中心第一時間受理并分派至相關責任部門處理。
人治加智治打造治理新路徑
黃家溝村村民楊某與鄰居張某,常年以來有鄰里樁基糾紛。了解到情況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街辦安排特聘調解員“老瑤”許會亭進行調解,經過多次調解后雙方達成和解。
“老瑤說事”由窯店街道辦事處牽頭,特聘任5名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為專職人民調解員,對各社區(村)原調委會人員進行調整,結合轄區平安驛站建設,突出人民調解、信訪矛盾化解,將各類糾紛矛盾化解在萌芽,減少辦事處信訪矛盾問題,減少各類信訪問題出現,他們將這些調解員統一叫“老瑤”。
“小瑤上門”是以各類志愿者服務為基礎,形成“群眾點單,小瑤上門,點亮心愿”的服務模式,從群眾最現實的困難入手,帶著真情走進群眾家里。
“老瑤說事”“小瑤上門”是秦漢新城推行新型為民服務的多種辦法之一。綜合網格中心強大的“大腦儲存能力”則是大平安建設的科技支撐。
秦漢新城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的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上,交通管理大數據違法排行中位居第一位的是,蘭池二路與秦苑七路口交通違法量每天高達3700多條。
處置結果顯示,該條道路單向共有三條車道,因疫情期間允許車輛停靠該條道路右側,正常復工后依然有人將車輛?吭谟肄D車道,導致所有需要右轉的車輛全部從直行車道右轉。工作人員立刻聯系秦漢新城交巡警,對該處道路進行駐扎管控,建議對近期該路段不按導向線行駛的違法行為不進行經濟處罰。
“綜合網格信息化建設,打破了時間、空間、距離等客觀因素,目前,中心整合了10多個部門的職能,接入網格管理、揚塵監測、道路安全、12345熱線等系統,縱向與省、市、新區平臺對接,橫向聯結信訪穩定、應急管理、教育醫療、公安消防、城交管理等業務系統,合力夯實了基層基礎,構建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工作平臺!鼻貪h新城黨工委政法工作部副部長王衛向《法治日報》記者介紹說。
暖心新機制增強群眾獲得感
2019年3月,底張街道辦借助西咸新區“三服四化”便民服務改革的強勁東風,將服務重心下沉,整合了10余部門相關事項,首創打造了辦事處和社區合二為一的“幸福里便民服務站”,建成了“辦社合一”新平臺。
制定便民服務站標準化建設規范,實現統一名稱、標識、辦事指南和工作規程,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配備專門前臺服務人員,實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
每個試點街鎮配備了各類自助服務設備,設置24小時自助服務專區,發票申領等147項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事項實現自助辦理。促進了新區、新城、街鎮、社區(村)四級政務服務信息橫向和縱向網絡互聯互通、協同共享。
“我老兩口在屋管孫子哩,這娃大了,也不好管了,那作業我一個老漢也看不懂,社區的‘四點半’課堂,可算解決我家的大問題了!毙腋@锏谝簧鐓^居民老韓說。
在主題教育活動中,針對群眾提出的孩子放學無人看管的問題。幸福里社區聘請第三方社會組織“友邦公益”為轄區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殊群體提供免費的服務,每個工作日的下午4點半至6點半為孩子輔導作業,同時還進行繪畫、手工、閱讀分享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依托新區社會治理網格化平臺,幸福里社區也組建13名網格員隊伍,開展“政務服務+網格化+幫代辦”創新改革,充分利用《幸福里社區專職網格員公示牌》為網格內有需求的群眾開展精準化“幫代辦”的保姆式服務。據統計,網格員們已主動上門為幸福里居民幫忙代辦老年優待證、高齡復審、養老繳費等各項業務100余件次。
“西咸新區已列入陜西省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我們要堅持把抓好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建立起網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信息化支撐的西咸新區社會服務管理網格新體系,用以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迫切的突出問題,努力讓群眾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優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