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在城市軌道信號系統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今天,海信召開媒體溝通會,宣布旗下主要負責軌道業務的海信微聯公司與交大微聯公司聯合體,成功中標了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的信號系統項目。
這是海信中標的首個軌道信號項目,標志著海信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實現了通信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三大技術領域的覆蓋。
“信號系統是地鐵的大腦,是核心技術的核心,技術含量和安全要求極高!焙P啪W絡科技軌道事業本部總經理喬羽表示,2019年5月,海信成功研發出了城市軌道信號系統——HiM-TCS系統,經過長達兩年半的反復測試與第三方實驗室的雷擊、高低溫、電磁干擾測試,系統安全完整性等級達到國際最高的SIL4安全等級,核心子系統均通過了TUV萊茵公司的安全認證,在安全性上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2021年,這一系統成功入選了山東省首臺(套)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目錄。貴陽地鐵3號線工程將完整應用海信的這一系統,國產化率達到100%。
而在此之前,海信已經承擔并完成了貴陽地鐵1號線通信系統和2號線通信系統與綜合監控系統的建設。
海信與貴陽的淵源極深,1997年,海信就在貴陽設立電視生產基地,2004年建成貴陽海信工業園,成為海信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之一,2021年在貴陽電視產量超過了230萬臺。
海信網絡科技貴陽分公司總經理張承恩說: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從2009年起,海信全面深度參與貴陽智能交通、公交智能化、智慧街區、軌道交通建設、智慧樓宇等項目,尤其是在公共安全領域,海信與貴陽合作,組建了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先進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
1、“臉行貴陽”:海信把城市夢想照進現實
貴陽是中國第一個實現“刷臉”就能全線乘坐地鐵的城市。
2020年6月30日,由海信承建的“臉行貴陽”1期工程正式上線,貴陽市民乘坐地鐵1號線,“刷臉”即可進出各個站點,無需使用交通卡、手機以及其它輔助設備,后臺會根據進出站點距離計算出行費用并自動完成扣費,這不僅解放了市民的雙手,更節約了時間,出行更加便利。
隨后,海信又讓“刷臉通行”在地鐵2號線也成為現實。
“刷臉乘坐地鐵當時只是我們基于當前人臉識別技術的一個想法,但海信憑借強大的技術整合能力、執行落地能力,將這一設想變成了現實!辟F陽城市軌道交通集團旗下的信捷科技公司總裁助理石玉龍表示,經過海信的不斷優化,目前“刷臉”乘車前端識別人臉僅需100毫秒,傳到后臺驗證并開閘通行的整個過程僅需500毫秒,也就是半秒鐘,比一卡通還要快,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或者乘客提東西抱孩子時,提高了地鐵的通行能力。而且,即便用戶沒有下載app,通過微信、支付寶購買刷臉通行單程票,買的時候采集圖像、乘坐完畢自動刪除圖像,保證了乘客的隱私安全。
“刷臉乘車”剛開始每天有2000~3000人次使用,現在已經達到了每天4萬人次,而且還在穩步增長,“刷臉乘車”的使用人次已經超過了二維碼,成為貴陽人地鐵出行的第三大支付方式。石玉龍表示,“刷臉乘車”基本上達到了“零差錯”。自投入使用后的2年時間里,數千萬次使用中,只出現了兩次識別錯誤,而這兩次錯誤中的一次是一對雙胞胎乘客,一次是兩位沒有血緣關系但長相極度相似的市民。
2、全國首個5G街區:以街區智慧實現城市整體智慧
2019年5月,海信在貴陽發布了全國首個5G技術賦能的智慧街區——貴陽人民大道,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在街區兩側部署了智能井蓋、智能消防栓、智能噴淋、智能照明、橋梁監測、積水路段監測、智能垃圾桶、環境監測等10余種外場智能化設備,并以街區兩側的智能路標為載體,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上網、交通出行、便民信息、應急信息等基礎便民服務。
大到整個街區的運行,小到一個井蓋狀態、草坪土壤的濕度,城市管理人員都能準確感知,一旦有諸如井蓋移位、消防栓漏水、垃圾桶滿溢等異常情況發生時,系統便能自動報警并智能派單至距離最近的運維人員,及時消除隱。
“智能路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超大號的蘋果iPad,真正給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便利!辟F陽云巖云中城投公司技術副總監包仕君說,他經?吹接惺忻窈陀慰屯ㄟ^路邊的智能路標看小說、短視頻,查詢旅游景點和商場,也經?吹接胁簧傩∨笥言诜艑W后短暫的放空時間里,通過智能路標玩切水果等體感游戲,尤其是在夏夜的傍晚,很是熱鬧。
媒體溝通會上,海信網絡科技副總工程師孫永良表示,海信在貴陽5G街區的模式與經驗,將運用到青島智慧新生活之城建設中,并已經中標青島市南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一期),正式拉開了海信在青島打造全業態、全場景、全智能的全球首個“智慧新生活之城”的帷幕!
從青島到貴陽,再從貴陽到青島,海信智慧城市建設,正不斷通過拓展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3、海信與貴陽,以智慧城市開啟更大未來
未來,海信依托目前在貴陽的產業基礎,將實施“1+2+3”戰略,在貴陽打造一個基地、兩個平臺、三個中心:海信將依托貴陽海信電子公司,將貴陽海信打造成為重要的電子產業制造基地,打造西南區域ToC營銷平臺和ToB營銷平臺,在貴陽當地建設研發中心、展示中心、培訓中心。
“智慧城市建設,最終受益者一定是市民,必須以人為本,不能漂浮在天上停留在概念里,而必須通過具體的真實的有效的應用落地”,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張四海表示,海信目前已有服務169個城市的經驗,并且已經走向海外,中標了埃塞俄比亞的智能交通項目。
下一步,海信在貴陽智能交通、軌道交通的基礎上,會拓展智慧應急、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社區、智慧建筑等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建設和服務,并以貴陽示范引領全國。
“技術只有與需求結合,才能產生價值,才能讓企業洞察更多的應用場景和使用需求,研發迭代出更好更多的產品”,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說。
這些年來,貴陽為什么能快速逆襲成為“中國大數據之都”?為何又迅速在當前激烈的智慧城市競爭中走在前面?
“貴陽是把‘我的需求跟你的研發無縫對接’,以應用場景倒逼創新資源、創新機構、創新人才的變革。全國政協委員、貴陽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主任連玉明曾表示,許多企業說初看貴陽什么都沒有,來到這里就會發現這里有需求、有場景、有懂他們的人,他們的技術、資源可以在貴陽落地,可以產生價值。
海信與貴陽,一個是扎扎實實的技術派,不斷自主研發追求突破高精尖技術。一個有眼光、有胸懷,以包容和開放心態為企業提供生存與發展的土壤。
城市不斷開放使用場景,企業加速研發落地實踐,探索出了一條企業與城市同頻共振、一起生長的道路。
海信與貴陽,正共同開啟一個屬于中國智慧城市的新未來,成就城市與企業深度合作的一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