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種場。”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今年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博物館擁有影響人類世界的巨大潛力和能力,關于未來的答案,常藏在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中。
遍歷江山,海內海外,宇視科技的身影在許多沉淀歲月的建筑中駐守 ,正輕聲與文物對話:
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孕育華夏文明,也留下許多輝煌印跡,靜陳于河南博物院中。
河南博物院采用宇視四目全景、槍球聯動等前端智能攝像機,配合門禁系統,秒速識別身份 ,保障大量游客快速入園;通過視頻準入網關 ,防止信息泄露,同時智能診斷視頻質量,實時反饋運維。此外,可視化平臺統一管理 ,集成門禁、語音對講、消防等多種告警子系統,確保游客、文物安全。
開封,八朝古都,有著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孕育了影響深遠的宋文化。宋朝時期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清明上河圖正是創作于此。
延承宋朝都城的歷史記憶,開封博物館留存著許多宋代文物。宇視在此部署300余路前端采集點位和專業云存儲設備 ,配合可視化報警聯動平臺 ,構成覆蓋博物館系統的高清視頻管理網絡。
商丘,商朝最早的建都地,被譽為“殷商之源”。當地博物館頗具特色,集中展示商文化歷史文明,又稱“中國商文化博物館”。
宇視在商丘博物館部高清前端攝像機,對博物館內外進行全方位立體管理 ,在重點位置部署具備拾音、報警功能的攝像機,確保博物館的安全性和防侵入性。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聯動報警、高靈敏 的綜合系統,具備可擴展性和兼容性優勢,真正意義上保障博物館文化遺產的安全。
遼寧省博物館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為1949年7月7日開館的東北博物館,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館。
遼寧省博物館三期建設共采用了1500余路宇視高清攝像機 ,部署在館內各處;存儲上采用宇視專業級IPSAN存儲設備和企業級硬盤 ,RAID5技術、N+1的備份方式和ISCSI塊直存架構為數據安全提供了保障。
蘇州博物館西館是蘇州博物館設立的分館,建筑體由十個“方盒子”形狀的分體構成,頗具結構秩序性,致敬主館設計大師貝聿銘。
蘇州博物館西館采用宇視700余路高清IPC、超融合智能云存儲、交換機、智能監控箱 等,保證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場館還部署了智能安檢門、智能X光機、可視對講、一鍵報警等 設備,全方位守護館內安全。
在荷蘭,位于萊頓的國立自然博物館(Naturalis Biodiversity Center)擁有3700件標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
宇視在國立自然博物館部署系列測溫設備 ,秒速測溫,快速放行,測溫誤差小于0.3℃,保障疫情常態化局勢下市民們有序參展,感受自然界生物跨越時間長河留下的印記。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昨天和明天、歷史和未來,在這里相逢。
從河南的中原史跡,到荷蘭的自然標本; 從北宋的汴州記憶,到明清的吳中風雅……在全球一百余個博物館,宇 視以AIo T產品方案,智慧守護文物的年年歲歲 ,以現代科技,致敬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