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后院起火,拿什么自救
作為等離子陣營的代表者和最堅定的支持者,松下對于夏普成為另一家等離子核心企業的先鋒的大股東一事的感覺肯定不會太好。
在大尺寸平板領域,液晶是等離子目前最主要的競爭者。雖然等離子一直以37英寸為界劃分液晶的小屏幕領域和等離子的大屏幕領域。但是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液晶并不認為自己專屬于小屏幕市場。而當液晶過渡到第六代線生產技術的時候,等離子終于迎來了挑戰者。
而等離子面臨的困難還不只液晶大尺寸化這一個。等離子自身的技術特點決定了短時期內很難在小尺寸產品上取得技術進步,生產出可以與液晶抗衡的產品。因此,在這場較量中,液晶天然的擁有穩固的小尺寸的后方陣地,而前面等離子40英寸以上市場則都成為了市場。這場不對等的較量,等離子只有防守的余地。雖然LG聯合部分國內企業也已經推出了幾款32英寸的等離子產品,但是業界認為這些產品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優勢,其象征意義元大于實際意義。
同時,大尺寸液晶在重量、厚度、散熱、功耗、分辨率、亮度等諸多方面保持者對等離子的技術優勢。這更增加了等離子面對液晶的大尺寸攻勢的無奈。在夏普的液晶戰略中,40英寸以上市場是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夏普斥資3800億日元(約合32億美元)建設全球首座第十代液晶電視面板工廠,瞄準的就是50英寸和60英寸大屏幕市場。而這個領域恰恰是等離子陣營賴以保持在大屏幕市場中的優勢的主要陣地。雖然業界認為平板電視的主要銷售量目前已然集中在40英寸市場,其中32英寸產品占據銷售量的單一尺寸銷量的首位。索尼持保守態度。索尼電視業務集團總裁Takashi Fukuda認為,第十代液晶電視都是以50英寸和60英寸超大屏幕為主,而大部分制造商目前仍然把焦點集中在40英寸機型的市場。盡管超大屏幕液晶電視有可能會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但在仔細考慮了當前市場的情況后,索尼決定暫時不投資生產第十代液晶電視。臺灣液晶巨頭友達光電總裁L. J. Chen也表示,“大尺寸電視的需求還沒有達到全部占有第六代生產線的地步。”
然而夏普液晶業務取得今天的業績,所依靠的恰恰是通過超前的投入換得的。首條6代線、首條8代線都為夏普帶來了大量的業績增長。目前投資的10代線也是出于對“預先搶占市場”理念的貫徹。夏普公司電子產品事業部高管直言:“只有連續不斷地生產出其他公司無法生產的新產品,才能讓客戶放心購買。要想戰勝靠勞動力密集取勝的對手,就必須牢牢占據世界第一的地位。”
這種超前的規劃思路也出現在松下的新等離子屏幕生產線上。今年年初,松下高調宣布將投入23.5億美元建設一條世界最大的等離子屏幕生產線。該條生產線將于2009年5月建成,其產量可望達到每月100萬片,將接近松下現有產能的一倍。
松下和夏普分別對等離子和液晶生產線的大幅度投資勢必形成在大尺寸領域兩家巨頭狹路相逢的局面。兩家企業新的生產線幾乎雷同的定為在50-60英寸的平板產品并不是巧合。出于對大尺寸市場的樂觀估計,二者才作出如此巨大的投資賭注。
而現在競爭者之一的夏普率先進入松下的后院,成為了另一家等離子企業先鋒的大股東。夏普通過與先鋒的戰略合作,無疑在等離子市場上取得了一定的話語權。而這在以前是不能想象的。通過與先鋒的合作,夏普會不會推出自主品牌等離子電視,在大尺寸領域通過等離子和液晶兩只手來和松下較量依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