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三、推行精品戰略 摘得首個質量管理大獎
2001年9月28日,中國首屆國家質量管理大獎正式揭曉并在北京頒獎。海信電器憑借獨具特色的“精品戰略”在全國幾千萬企業中脫穎而出,一舉榮獲了達到國際水平的中國企業最高榮譽。此次大獎是國家質量獎評審委員會經過三輪嚴格審查,優中選優,最后選出5家獲獎企業,海信是中國電子業唯一榮獲該項大獎的國家企業。
全國質量管理獎是吸收和借鑒了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日本戴明獎等世界級的質量管理獎標準,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和公證性。它評審的過程非常嚴謹,從企業領導戰略、過程管理、企業運作績效、滿足顧客需要以及企業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此舉增強企業乃至國家經濟參與世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目前中國企業最高榮譽的大獎。
海信公司的“精品戰略”的內涵是“產品精美、過程精細、管理精益求精。”這一“精品戰略”,充分體現了公司經營理念的內涵,并確保了經營理念在經營戰略中的貫徹和落實。圍繞精品戰略,公司首先在各級領導和員工中確立正確的市場價值取向,把功夫下在精美產品的研制、生產和銷售服務上,創造依靠先進的產品技術、精美的產品和完美的服務取勝于市場的戰略戰術。公司確立了“100%質量、100%精品”的質量方針和公司各級質量目標及目標考核系統,建立了較完善的產品研發和生產制造體系,以確保精品戰略的實現。
海信人的質量控制體系不僅僅函蓋著傳統的生產制造過程,而且前伸到了研發、采購過程,后延到物流配送、市場營銷過程中,從而形成了一個以精益化生產為中心的質量控制體系。“創新是重要的,但絕對不能以創新為由改變質量標準和傳統實用的方法;質量管理不能偷工減料。我們的設備和方法在改進,但我們先進嚴謹的管理意識不能滑坡。”海信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元器件采購方面,海信一貫堅持 “99=0”和“1=100”的數學觀:一件產品如果有100個元器件,其中99個是優質品,一個是不合格品,這件產品就是完全失敗的產品。而在保證元器件質量上增加一元的投入則可能從減少服務費用、增加品牌價值上相對收益100元。對元器件的選用,海信有一套嚴格的“四層過濾法”:第一層,小樣常規形式試驗;第二層,從首次通過的器件中抽取20套安裝到樣機上進行實地安全性能測試,在反反復復的高溫、高壓、高濕、高腐蝕性等環境里通電實驗;第三層,再抽取100套安裝到樣機上進行安全性能測試;第四層1000套樣機測試,并對所有樣機進行跟蹤,全部合格后方能進行批量生產。這一過程短則3個月,多則半年。
為保證產品質量,海信的主要生產和質量控制設備均從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引進。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海信就投資上百萬美元建成了同行業最先進的消聲實驗室,建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磁兼容實驗室、整機實驗室,引進了空調的氦檢漏實驗室、晶體管測試儀和電容可靠性測試儀等等關鍵質量檢測設備,目前海信的這套全面細致的品質保障體系使海信產品的可靠性控制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際水準。
在生產控制環節,海信把質量管理細分到幾十個環節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崗位、每一道工序上。海信產品的質檢標準相當嚴格,每件產品都要過近百道關,每道關都有專人“把守”。不管產品何時何地出現問題都能落實到責任人。這些“關口”包括方案論證、原材料采購、生產過程控制、整機老化實驗、產品抽樣檢驗、安全測試、型式實驗等質量控制工序。
在海信產品的生產流水線上,每一道工序都是上一道工序的質檢員,并將其列入崗位職責中加以考核。而在一些關鍵的生產環節,海信又設置了許多“質控點”,為其安排專職的“質檢員”。質量標準“零缺陷”的追求,使海信建立了遠遠高于國家標準的內控標準,逐個環節排查“缺陷”,精益求精,讓質量隱患消失在廠內。
不給市場“留情面”的質檢員在海信受到的是褒獎,1999年,海信電視的質量工作人員于志紅被一次性獎勵現金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