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不難發現,索尼、三星和LG40英寸級電視在美國市場的售價與其成本價相差不大,特別是LG最低售價為884美元的產品,更可能是低于成本價在甩貨。
回到中國市場,隨著下半年銷售旺季的來臨,液晶電視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而擁有面板優勢的日韓品牌在產業鏈上的優勢將更加明顯,而他們很有可能會將這種不計成本銷售的做法引進中國市場。
按照日韓品牌先前在全球市場的操作模式,他們一方面可以通過高于內部關聯交易的價格向急需液晶屏的中國彩電企業銷售面板來獲得豐厚的利潤,另一方面又低價在中國市場銷售終端產品。這樣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通過產業上游賺錢來彌補終端銷售的虧損,日韓品牌很容易就能占據全球液晶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下半年競爭將更加激烈,價格戰將更加明顯,是否構成傾銷,要從法律方面界定,不過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講,日韓廠商惡性的價格競爭是不正當的競爭行為,對中國平板產業的發展不利。”
不過對中國廠商的好消息是,液晶面板供不應求的狀況在下半年將有所改變。記者了解到,由于日韓廠商宣布減少采購我國臺灣面板,臺灣面板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供過于求。
按照去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計算,臺灣大概有4000萬-5000萬片液晶面板的年生產能力,而這其中60%-70%的面板將面臨過剩。
“液晶面板過剩對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有益的。”GfK(中國)行業研究與定制服務事業部總監葉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液晶面板買方市場提前到來,中國大陸整機企業如果能集體談判進行合作,那么日韓品牌的產業鏈優勢將不再那么明顯。近日記者獲悉,臺灣已經宣布將有限度、分階段開放液晶面板廠赴大陸設廠,而且表示開放幅度達到6代線水平。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應該采取避強方針。記者了解到,目前索尼、三星和夏普3家企業的市場份額僅相差兩三個百分點,價格戰將是擴大份額唯一手段,而且他們已經深陷其中。記者近日從這些日韓品牌處獲悉,他們下半年的重心還是搶市場,所以新一輪價格戰不可避免。
“此時中國整機廠商選擇做部分尚有利潤的CRT電視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營業部商務科黃海告訴記者。而彩虹電子槍廠廠長龔仁斌對《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由于整機廠商需求加大,近段時間彩虹彩管廠調高了生產計劃。記者前段時間采訪時獲悉部分中國彩電企業將加大CRT電視的生產力度。“下半年價格戰將更加明顯,從長遠來講,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將在符合WTO(世界貿易組織)大原則下,在產業鏈各個環節支持中國企業,包括技術創新、研發以及促使國內企業大力使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郝亞斌表示,中國大陸企業也應該抱團,共同和面板廠商談判,以獲得利己的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