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城市”建設將原本略顯沉寂的視頻監控市場大門打開之后,國內安防視頻監控市場在2008年仍然保持著高速的發展。綜合來看,有幾方面比較明顯的特點:
第一,安防行業的市場范圍和客戶群仍然比較分散。如果說2006和2007年“平安城市”建設的需求對安防市場影響巨大的話,那么在08年,盡管“平安城市”開始了一線城市的擴容和二三線城市的滲透,但其它更多行業對視頻監控領域的需求卻越來越明顯了,比如軌道交通、能源、礦山、教育等等行業。來自更多行業的需求使得安防市場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客戶群體也越來越分散。
第二,安防的產品和技術方案及應用仍然復雜。如今,數模結合的監控或者說網絡視頻監控已經逐漸開始占據行業上風,對原本純粹模擬監控的需求已明顯下降。相信很多人對這一變化都感同身受。
第三,安防的銷售渠道趨于復雜化。隨著各類行業展會、交流平臺的增多及媒體宣傳推廣力度的加大,安防行業產品和技術的透明度已越來越高,其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也已變得非常復雜。這些行業的變化雖然令許多產品商和集成商感到開展業務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也給不少新興的企業和產品很多的發展機會。行業在緩慢而又堅定地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相信在未來的一兩年之內,形勢將趨于明朗化。
2008年,安防行業的客戶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逐漸出現從幾年前“平安城市”一種需求獨大,到現在多種行業需求細分化。
首先,從“平安城市”需求來看,其建設在06、07年主要面向一線城市,目前不少城市的建設已經達到基本飽和狀態?梢哉f高潮已經過去,未來主要向二三線城市深化發展。
“平安城市”建設的另一大趨勢就是從單獨的公安部門應用,逐漸開始向城市級的綜合視頻管理及應用發展。大多數原有的建設需求都是公安系統提出的,然而每個城市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業務部門逐漸開始有視頻監控的建設需求,比如交通、應急指揮、質檢、環保、能源、社會保障、甚至口岸邊防等。從政府資源的統一利用角度來講,很難將每個地方政府的各個業務單位都建設一套視頻監控系統,那既不合理也不現實?梢哉f多個業務單位需求的整合是一個大趨勢。
平安城市不僅要保障安全,還要為一個城市的整體信息化服務,是城市級的報警監控聯網系統工程。從其它細分行業需求來看,比如軌道或公路交通、能源礦藏、醫療服務、教育學校等大的行業或部門,也逐漸開始有大規模的視頻監控聯網需求,而且發展速度迅猛,所占的市場比重也在快速增長。
從技術方面來講,視頻監控領域在2008年已實現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并已在研發方向和產品上得到體現。
數字化方面,除公安部門的視頻監控系統由于與原來設備的兼容利舊等原因演進比較緩慢之外,數字化的趨勢在客戶的應用中已經成為主流;網絡化應用方面,僅從設備制造商的角度來看,如果設備無法支持聯網功能,則很難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視頻的智能化應用早在幾年前就有不少企業曾提出,08年雖沒有出現過多新技術,但原有的一些僅處于概念階段的技術開始逐漸商用化了。雖然智能技術整體來看還需要不斷完善,但由于現今客戶對智能技術的認可度大大提高,一些適合的智能技術已經被應用。
此外,08年3G技術的應用也比較廣泛,不少廠商都推出基于3G網絡的視頻監控產品和方案。雖然目前該技術還不成熟,這種高帶寬無線傳輸方式對視頻監控的影響卻非常重要。
從產品方面來講,相信很多設備廠商都有同感:08年的競爭更加激烈,已經開始明顯的價格戰,加之安防產品逐漸進入IT賣場,就更加意味著部分種類安防產品開始進入微利時代。實際上,這種產品間的激烈競爭并不是因為市場空間變小,客戶減少了。恰恰相反,安防行業這幾年一直高速發展,市場、客戶、需求都在不斷增多。深究其原因,是現有安防行業同質化過于嚴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局部產品市場過剩,其生產研發能力遠遠高于客戶需求增長速度;而有些產品的市場空間很大、客戶需求也很迫切,卻只有少數企業能提供服務。這方面的典型產品,一個是硬件視頻監控平臺中間件,另一個是一些成熟的可以商用的智能產品。
目前硬件平臺中間件產品的應用趨勢是市場細分化。當平臺不可能適用于全部行業,而各行業又有一些共性的技術需求時,平臺中間件產品就呈現出很大的市場。比如,每年出貨的幾百萬路攝像頭(數字或模擬的)往往都要通過設備連接起來。以往用過的矩陣和DVR都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缺陷。目前市場上非常需要既適合行業需要,又能作為標準化的平臺產品。平臺中間件就是能滿足這類需求的視頻監控的基礎平臺,它的主要特點是大容量、硬件化、高可靠。增值開發商可以用這些基礎平臺去開發各行業的增值特性,而不用考慮復雜的大型項目的可靠性問題。這種平臺中間件產品,就好像給增值開發商提供一個底層的Windows操作系統,不管是平安城市、金融、交通、還是教育行業,開發商不用過多考慮一些攝像機或者DVS兼容性的問題,也無需擔心平臺穩定性的問題,只管用平臺中間件去做這個行業相關的個性化業務的開發就可以。
智能產品整體上來看雖然還有不少功能有待完善,但部分智能技術已經很成熟,可以達到商用的程度了。如何把成熟的技術轉變成智能產品?這一問題很值得探討。未來理想的智能產品應該是全網智能的,即網絡中的每個攝像機都有智能功能,也就是說智能技術是分布化的。雖然由于價格及現有模擬攝像機等問題,還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全網智能化。目前值得看好的是:把現有的模擬攝像機增加智能功能的硬件產品,如視頻智能分析盒,使其可以連接模擬攝像機,輸出數字信號和智能分析結果。這樣可使客戶在保護原有投資的同時,享受科技帶來的進步,也是有很大市場潛力的。
安防行業現有的設備制造商可大致歸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傳統的安防設備制造商。這一類多為早期出現的國際一流視頻監控產品品牌廠商。他們起步較早,善于做模擬設備。然而,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和變化,這類廠商在做數字或者網絡設備方面反倒不一定比國內的一些設備廠商做的好。
第二類是一些做板卡的IT廠商。這類廠商國內的居多,而且在近幾年發展很不錯,成為如DVR等產品市場的領頭羊。目前來看,DVR無論在功能、價格、市場占有率等方面,都是國內廠商占絕對優勢。不過,盡管DVR廠商的單獨設備研發能力非常強,但聯網設備或者整個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相對較弱,主要是缺乏能夠把多臺設備聯結在一起的平臺產品導致的。
第三類是一些做通訊設備起家的、目前專門做大型網絡監控方案的企業。這類企業多是近幾年才進入監控市場,不過一進入就對視頻監控市場造成了較大的沖擊。這些廠商非常擅長平臺的研發,也善于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然而,這些廠商比較適合大型或超大型的方案,對于中小型的項目和方案相對較缺乏優勢。目前的不少視頻監控項目都是幾百路、或者再大些容量的中型項目,面對這類客戶,大型平臺廠商就存在價格方面的劣勢。此外,這類大廠商的產品結構往往是通用的,他們較少定制個性化應用,很難適合安防行業多種細分應用的需求。
國內安防設備制造商的最大特點就是企業數量眾多,但多數規模很小,且缺乏核心技術、不能進行產品創新。這一特點導致仿造成風和價格大戰等不利局面,說明整個產業還不夠健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引入一些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來改變格局,將會對整個行業有很大益處。
隨著市場的高速發展、產業競爭的加劇,未來的安防企業將有可能被分化為兩類: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比如少數提供專業技術和產品的企業)和擁有客戶資源的企業(比如不少行業的細分集成商,或者一些深耕某些行業的增值業務開發商)。那些處于中間狀態的,既缺乏核心技術又沒有核心客戶資源的企業數量將大幅減少。這將會是一種產業的資源良性整合,是發展的大趨勢。
放眼未來,安防行業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的既是無限的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在行業原有技術和產品的基礎上,我們中星電子一直致力于當前國內安防行業比較空白的幾個產品領域的研發:
第一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視頻監控專用芯片和配套軟件。我們已經在計算機圖像信息輸入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相信會對安防行業類似產品的研發提供非常好的基礎;
第二是攝像機的數字化和網絡化趨勢,具體體現在IP攝像機上。目前市場上的設備存在價格太高或性能太差等問題,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更多有利客戶的產品,讓用戶享受到更清晰的視頻,更多的功能和更現實的價格。目前的市場應用,效果反應非常不錯;
第三是可以產品化的智能分析設備。我們在視頻智能分析算法上有不少核心技術的積累,而在芯片技術方面的優勢又能使這些算法的威力以更低成本、更高性能發揮出來;
第四就是高可靠的專業監控平臺和運營級的平臺中間件。不同于目前市面上的平臺,這類創新產品可以為設備商或者集成商服務,也可以定制化需求后為最終客戶用。其主要特點就是硬件化、高可靠、大容量、同時又具標準化。此類產品是當前行業的薄弱項,一經推出很有可能會改變一些行業內視頻監控的形勢。
以上談到的這幾類產品既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綜合成為一整套解決方案來應用,作為安防視頻監控領域的核心技術提供商,中星電子所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
安防行業高速的增長給許多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特別是為那些專注于視音頻核心技術的企業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這種趨勢非常適合象中星電子這樣注重核心技術、強調產品創新的公司。我們在做的,對于安防行業的設備開發商、系統集成商、以及最終客戶來講,是有較高技術含量、有較大的通用性,并能促進整個行業技術提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