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2日,當廣大中國消費者還沒有從農歷新年的喜慶氣氛中緩解過來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卻在整個平板顯示產業中蔓延:著名的消費電子廠商,擁有全球最高端等離子技術和最好產品的日本先鋒電子剛剛發表了一份官方聲明:先鋒將在1年左右的時間內徹底退出等離子及平板顯示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雖然先鋒僅僅是放棄等離子事業,雖然先鋒的退出和北電、雷曼兄弟等大企業的破產無法相提并論、雖然忍受著金融風暴的人們并沒有產生過分激烈的反映,但是先鋒退出這件事對等離子行業產生的震動,并不亞于其他任何一家大企業的倒閉。
如果從全球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僅僅占據6%左右的先鋒似乎不應該對這個產業產生如此之大的震動。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看,先鋒和另一家日系企業——松下,共同構筑了等離子的力量基礎和精神靈魂。松下的等離子占據了整個行業30-40%的份額,有著業界最大的生產規模,在無形中已經樹立了等離子產業領軍者的位置;而先鋒則擁有最尖端的產品和領先同業1-2代的技術,也是等離子產業的未來縮照。因此可說,先鋒徹底放棄等離子事業,不僅是自身的一次潰敗,也是對整個產業的一次重創。
其實就在先鋒宣布放棄等離子業務的同時,美國另一家平板巨頭VIZIO公司也幾乎同時宣布,將放棄等離子產品線,轉而投向液晶陣營,只是VIZIO的重點在美國市場,在產業內的影響力無法和先鋒相提并論罷了。這兩家公司幾乎在同一時刻的同一種行為,似乎并不僅僅是巧合那么簡單,其背后更是折射出了等離子產業面臨的無奈和困境。
而對于廣大的國內消費者而言,一提起等離子電視這個名字,你的腦海中會產生什么樣的感覺?是落后、過時、耗電、高輻射,行將就木;還是高畫質、無拖尾、生動的色彩?作為構成當今平板顯示產業的兩大主流成員之一的等離子,近年來的發展之路充滿了曲折,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關于等離子的種種負面傳聞不僅經常不絕于耳;在網絡各大論壇上也經常會出現關于等離子的論戰。這也讓很多民眾更難看清等離子的真實面目。
在撰寫此文之前,筆者就不曾一次的被人問到等離子電視到底能不能能買,到底存在哪些優勢和劣勢。這也是萌生此文的原因之一。我們希望通過一篇詳細的文章,對等離子技術和產業情況進行詳細的回顧和展望,同時也為那些仍不太了解等離子的讀者帶去最終極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