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等離子面板的基本結構解剖
等離子顯示器一般由三層玻璃板組成。第一層內表面為涂有導電材料的垂直隔柵,中間層是氣室陣列,第三層內表面為涂有導電材料的水平隔柵。要點亮某個地址的氣室,首先在相應行上加較高的電壓,待該氣室被激發點亮后,可用低電壓維持氖氣室的亮度。關掉某個單元,只要將相應的電壓降低。氣室開關的周期時間是15ms,通過改變控制電壓,可以使等離子板顯示不同灰度的圖形。
等離子屏幕的面板主要由兩個部份所構成,一個是靠近使用者面的前板制程(Front Process),其中包括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透明電極(Transparent Electrode)、Bus電極(Bus-Electrode)、透明誘電體層(Dielectric Layer)、MgO膜(MgO Thin Film)。
另外一個是后板制程(Rear Process),其中包括有螢光體層(Phosphor Layer)、隔墻(Barrier Rib)、下板透明誘電體層(Dielectric Layer)、尋址電極(Address Electrode)、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所以負責發光的磷光質并不是在靠近使用者的那一面,而是在比較內部的部份。
目前一般的等離子顯示設備面板結構都是如上圖所示。首先是前玻璃基板(front glass)和后玻璃基板(rearglass),作為整體結構的基板板,其厚度約為3 mm 左右的玻璃材質。
cell為十字形的等離子面板
cell為方格形的等離子面板
當然,這種只是一般像素結構為長條的等離子面板機構,近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其他結構的等離子面板,例如cell為十字形結構的等離子面板,以及cell結構為方格狀的等離子面板。這兩種面板的優勢在于擁有更大面積的熒光粉覆蓋面積,可以提高面板的發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