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S在小型項目中可有可無,在大型項目中是“必須的”。
CMS的產品形態具有不確定性,可能是軟件、服務器、多服務器和服務的組合。
CMS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得到集成商、用戶、廠商的重視。
未來的項目應該是CMS主導前端(DVR、DVS),而不是現在的“本末倒置”。
CMS將向專業化、定制化、集成化發展,其架構向“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發展。
真正的CMS不再會是免費的,而且會很昂貴,但是“高成本將帶來高回報”。
(10)存儲:
視頻存儲的第一要素是數據的“高可靠性”。
存儲系統的設計不是孤立的,與點位、用戶端、網絡情況密切相關。
NAS、DAS、SAN都能應用在視頻監控系統中,重點在于“怎么用”。
當視頻內容分析技術變得成熟、普及后,視頻存儲空間需求會大大降低。
(11)解碼顯示:
解碼顯示的主要部件是解碼器、電視墻及客戶工作站。
解碼顯示部分是視頻監控系統的終端,是人機界面。
虛擬控制室“ControlRoom”讓監控中心變得低成本、高效能。
“智能工作站”完全可以代替大多數的“華麗麗的電視墻”。
視頻分析報警功能可以使安保工作站的工作變得輕松而高效。
PDA終端的應用將為視頻監控帶來更多便利。
14.1.2系統架構設計
通過以上章節,整個“智能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各個元素已經呈現出來。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選擇、配置合適的系統。智能網絡視頻監控系統的設計沒有固定公式,這也是其有別于樓控系統、門禁系統、消防系統的明顯地方。為了達到項目的需求,可能有不同的實現方式,所謂“殊途同歸”。關鍵在于:在有效的成本限制條件下,選擇合適的產品及架構,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能。
(1)DVR架構:
DVR集編碼壓縮、存儲、網絡傳輸、管理于一體,可以獨立工作。
嵌入式DVR穩定性更高、PC式DVR的功能性更強大。
DVR的主要存儲方式是“本地硬盤加外掛陣列”方式。
DVR適合應用在相對“局部集中”的場合,可實現本地編碼、本地錄像。
在網絡條件不是很好(帶寬有限)的情況下,DVR的本地存儲功能更有優勢。
混合DVR可以接入模擬攝像機、IPC及DVS,是過渡時期不錯的選擇。
(2)NVR架構:
相比DVR,NVR是更加開放化的設備。
IPC及DVS的部署是NVR部署的前提。
穩定可靠的網絡資源是部署NVR必須考慮的基礎條件。
NVR具有靈活的存儲實現方式,如NAS、DAS、SAN等。
NVR可以具有“N+1”冗余機制,實現高可靠性。
(3)存儲架構:
DAS的優勢在于低成本、易實施,但在性能、擴展性方面不足。
NAS的優勢在于易實施、易擴容,但性能一般。
FCSAN的優勢在于高性能、高可靠,但是成本較高。
IPSAN的優勢在于靈活性、擴展性。
(4)視頻分析架構:
獨立VCA模塊(盒子)、獨立VCA服務器、智能NVR是目前階段主要的形式。
IPC與DVS內置VCA功能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架構。
NVR及后端服務器部署VCA模塊可以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及成本優勢。
VCA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實時報警,在錄像索引方面也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