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年前,就有安防企業將關注的眼光投向農村市場,但由于受經濟水平以及消費意識的制約,這一市場始終沒有產生規模效應,而是處于“只聞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的局面。近幾年隨著各地平安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國家城市范圍內的技防建設不但有了量的積累而且完成了質的飛躍,取得了非常積極的社會效益。而廣大農村地區的技防建設工作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
2011年公安部公安部下發了《關于在農村地區開展安全技術防范工作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年,在80%以上的東部地區,70%以上的中部地區,60%以上的西部地區的鄉鎮政府所在地和城鎮化、工業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地區,建立以視頻監控和聯網報警系統為主體的技防系統。這將極大地推動農村安防市場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各地針對農村技防的利好政策
河南省:河南省在農村安防政策上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為了克服當地經濟因素影響,農村安防投資主要采取政府補貼、農戶自籌、企業捐助的方式,或是“政府墊資、群眾先用、有效再買”的方式促進農村安防的普及,同時對應用產品進行公開招標。據了解,目前河南省超過80%的農村和60%的用戶實現了技防覆蓋,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農村共安裝各類技防設施864萬多套,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7.8%,自然村覆蓋率達到91%,其中建監控系統10386個,727個農村派出所建設了三級監控平臺。
陜西省:陜西省提出了在2012年之前實現全省市、縣、村三級互聯、互通、互控的安防效用,截至去年有100多個行政村安裝了監控探頭,有3300多個行政村、約75萬農戶安裝了警鈴,將農村技防建設推入一個新階段。
此外,江浙、廣東等地的農村安防建設也陸續在積極地推進。
農村技防建設工作現狀
當前,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農村治安防范能力比較薄弱,僅僅依靠人防、物防,還不能很好地維護農村治安穩定。同時,隨著農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省市針對農村人員居住散、案件分布廣、警力缺少等不同于城鎮的治安特點,積極開展農村技防的宣傳推廣活動,依托適用的技防設施,同時借助民力,通過人防、物防、技防齊頭并進,在加強治安防范、方便服務群眾、調處矛盾糾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可否認,安全技術防范工作在我國農村已經開始涌潮,但還處于起步階段,而且發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