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尺寸OLED彩電將正是登陸消費市場。業界預期認為5年內,OLED電視就會進入普及階段——這一速度將是LCD的兩倍以上。(大尺寸液晶顯示技術從應用于筆記本和PC電腦到全面在彩電市場普及,至少盡力了15年的時間。)OLED普及速度之迅速,必然對業界廠商提出更為苛刻的考驗。
首先,從面板產業看,oled的普及速度更快!
由于OLED面板將主要來自于LCD面板線的改造型建設,因此投資周期、建設周期都會大幅縮短。例如,在三星的最早的規劃中,全球第一條5.5代線OLED面板廠會在2012年投產,而實際投產期提前了兩年。在5.5代線之后,三星第一條8代OLED線則會在2012進入投產期。
從5.5代到8或者8.5代,LCD液晶產業用了4-5年的時間,但是OLED卻只用了2年的時間。同時,OLED產業直接跳過了6代、7代,直接上升到了8代線——這是液晶產業大規模建設的最大的尺寸線(更高的十代線只有夏普一條,而且2011年開工率僅有五成)。
預計2013年,三星和LG的8.5代oled面板線都會投產,并達到較理想的產能。能夠為全球提供至少2000萬片的OLED面板產能,或者更高。2015年,則至少會有四分之一的彩電產品采用OLED面板制造。
第二,從終端產業看,OLED的價格下降速度也會更快。
按照目前的線性評估理論,OLED彩電的發展預期將比較緩慢:全球著名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預估,2012年全球OLEDTV出貨量將達10.8萬臺,2013年不到100萬臺,2014年接近300萬臺,屆時占整體電視市場滲透率僅1%,2019年OLEDTV滲透率才能跨過20%的門檻。同時,對于產品價格,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認為,根據技術和成本結構模擬分析,2012年底量產OLEDTV,整機價格可能落在7,000到8,000美元,以55寸機種來說,大約是同尺寸液晶電視價格的4倍。預料可能還需要3到4年的時間,OLEDTV的價格才能降到同尺寸液晶電視價格的2倍。
但是,筆者并不認可DisplaySearch的觀點。同時,眾多業界專家也不認可DisplaySearch的觀點。其中,任何一條8代線的量產,所能提供的產能都將是是數百萬計的,而不會向“線性”預期那樣是十萬臺的規模。而一旦多條高世代線投產,則產能將以千萬條計:2012年底,友達六代、lg8.5代、三星8.5代,都會進入投產,或者試投產狀態,將為業界提供千萬臺以上級別的產能。面板產業的大投資、大產能規律,使得任何建立在“線性”概念上的預測結論都變得毫無意義。“在產品更新速度加快的前提下,如果還認為一個技術的更替需要很長的周期,就要落后了”,國內著名家電專家羅清啟如此表示。
比較激進的預期是LG做出的,其認為采用白光技術的OLED產品會在2016-2018年低于LCD產品的成本。友達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吳大剛則預期,AMOLED在兩年后(2015年)成本競爭力不輸LCD面板,未來兩年是AMOLED成長關鍵期。在國內著名彩電專家劉步塵看來,“在3—5年之內,OLED電視就會取代現在的LCD電視”。
如果僅以目前55寸OLED彩電的上市價格8000美元預估,(折合50000元人民幣),也較60寸LCD電視首次上市的18萬元售價低很多。——因此,有充足的理由相信,OLED電視的普及速度必然超過現有的保守估計:兩年大量出現,三年站穩腳跟、四五年形成普及趨勢,這樣的速度是可以指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