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及其未來國內彩電產業的發展還將得力于國內在上游配套市場的進步。
以液晶電視為例,液晶面板大致占整機成本的7到8成。而此前,我國在液晶面板產品上曾完全依賴進口。這使得國內彩電產業幾乎在整機上沒有什么定價權。無論是否是自主品牌產品,都難以逃脫“替人家打工”的產業格局。但是隨著2011年以來國內自主面板線的建成和投產,這一局面正在改觀。
2011年下半年,北京京東方和深圳華星光電的8.5代液晶面板線相繼實現了投產,2012年這兩個企業將進入量產階段。其中,在成品率上,二者都已經在上半年實現了9成以上的量產標準。在月玻璃基板投入量上,京東方已經率先滿產,預計年底前建設靠后的華星光電也會滿產。二者產能合計,以32寸單元計算接近3000萬片。加上此前的京東方合肥6代線,以及南京中電熊貓6代線,國內面板自給狀況正在改善。
除了已經投產的液晶面板線,國內還有京東方合肥8.5、蘇州三星8.5、廣州LGD 8.5等三條高世代線正在進行建設。其中,合肥項目進展順利,且主要由京東方和合肥政府主導,后市變數不大,渴望在明年投入試生產。
如果規劃中的液晶面板線建設順利,國內面板產業的自給程度將達到4到5成。這將顯著改變國內彩電企業的“成本結構”,同時使得國內大陸地區建立代工企業的成本也變得更低(東南亞等地區則缺乏這種優秀的配套支持,而且從韓國、日本、臺灣運輸的成本也更高)。
國內京東方和華星光電自主面板線建設的一個直接影響是今年上半年大尺寸彩電用液晶面板關稅的提升。政府這一舉動直接說明,我國在全球彩電市場話語權的增加。投影時代網綜合分析認為:隨著未來平板彩電在第三世界等新興國家市場的普及,成本因素的重要性將變得更為重大。這有利于配套健全、人力成本和技藝水平適中、規模效益明顯、國家貨幣匯率和出口政策積極穩健的國內彩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