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彩電行業的統計數據總體雖然“不喜”,但是談不上“憂”。在全球市場需求持續疲軟和下滑、全球經濟形勢不佳、全球產業上下游產能過剩的背景下,能夠取得目前的成績,恰恰說明國內彩電市場有能力保持我們“彩電大國”的地位,并向彩電強國邁進。
目前,全球彩電產業格局正處于一輪新的調整期。第一陣營日系集團出現集體性的衰退:類似于此前在PC和手機市場的衰退,結合金融危機和匯率問題的影響,日系集團短期內難以恢復元氣。Pjtime.com認為這給國內彩電企業提供了一個機遇期,更提供了在北美、歐洲等市場推進自主品牌產品的“市場空隙”——例如,上半年海信就將自主品牌產品推向了日本市場,這個日系集團的腹地。
同時,平板彩電現有領頭羊三星和LG代表的韓國軍團,能夠獨霸全球彩電市場的可能性較小。韓國軍團的規模不足以獨霸全球彩電領域。臺灣的面板產業,日本面板上游產業和技術優勢,以及大陸的彩電產業都不會坐視韓國企業做大。因此,處于彩電陣營頭牌的韓國企業正在成為競爭的眾矢之的。這使得國內彩電產業能夠很好的漁利于日韓臺的競爭之中,并尋找到發展機會。
國內彩電產業政策(例如稅收),上游產業布局(面板)和本土彩電企業在過去十五年的國際化進程中積累的經驗,也將成為國內彩電產業的競爭優勢。例如比較平穩的貨幣政策,與日元的大幅增值形成鮮明對比;2012年來持續走低的CPI也為更積極的財政政策留足了操作空間……等等。這些都是國內彩電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優勢“資產”。
不過,保持國際彩電大國地位、并不斷做強,國內彩電產業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最重要的是產品創新和品牌營銷。
未來的彩電市場是屬于智能產品的。智能彩電產品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三星等國際巨頭在智能手機、半導體等智能生態鏈上的優勢將成為國內彩電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加強產品創新,在智能時代繼續建設彩電強國是擺在整個彩電產業和所有彩電企業面前的共同問題。智能TV時代的到來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而在自主品牌營銷上,國內彩電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例如在出口產品中,彩電產業代工型業務占到了97%,自主品牌的缺位嚴重影響市場控制權和企業盈利能力。在國內彩電市場,雖然本土品牌已經占據了7到8成的份額,但是在高端產品、大屏幕產品等高附加值市場還沒有建立起市場優勢。努力提升自主品牌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的份額是強化彩電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點之一。
目前,全球彩電產業的風浪很高:日系的沒落、智能的崛起、代工的興盛、制造和銷售市場集中度的加強等等,給國內彩電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困擾。金融危機等外部波動因素的影響,各區域市場貿易保護主義、匯率、地區穩定形勢的變化以及具體產業政策的不同又使得全球彩電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未知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學謹慎的態度和堅定的信心同樣重要。對于任何數據的分析更需要全面深刻,從內部結構和邏輯關系方面慎重的得出全面的結論,而不可見風就是雨。在全球彩電產業面臨大變革、大重組的格局下,那些輕易看淡后市彩電市場和國內彩電產業的人,必然會犯下致命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