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已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基調。在安防產業向著“高清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背景下,擁有高智能的綠色環保智能道路交通產品集中涌現。
科達智能交通解決方案部副總監崔中發先生接受投影時代網獨家采訪
作為國內智能交通行業的領航者,蘇州科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KEDACOM,以下簡稱科達)近年來在智能交通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日前,科達攜新一代智能交通產品及解決方案出席了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針對目前國內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前景,投影時代網記者采訪了科達智能交通解決方案部副總監崔中發先生(以下簡稱崔總),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
打造端到端的智能交通整體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加快,我國的私家車數量增量迅猛,導致了路面交通擁堵、停車難等一系列十分棘手的交通問題。崔總表示,針對這些問題,科達推出了從前端產品到后端平臺的完善的端到端整體解決方案。包括高清卡口、電警、違停抓拍、高空瞭望、警務通等一系列智能化高清化的綠色前端產品,以及包含云計算和云存儲,管控平臺和可視指揮調度等后端平臺,科達打造了完整智能交通解決方案。
奉行綠色交通踐行者的理念,“免維護卡口”和“微光電警”就是科達綠色產品的代表作。兩款產品均為業界首創,其中,“免維護卡口”經過了一系列專門的設計,包括鏡頭、防護罩等采用了專利技術,可以保證使用三年后成像和識別率都保持基本不下降,達到免維護的目標。從而降低使用過程中的運營成本,提高產品的效率,為客戶帶來價值最大化。
另一款“微光電警”是針對電警設備存在的安全隱患而設計。目前廣泛采用的電警系統在照明情況不佳的情況下設有補光設備,一方面會給路面駕駛員造成短暫視覺盲區,帶來事故隱患,另一方面頻繁的閃光對于周邊居民的生活也造成巨大影響。科達“微光電警”在路面沒有補光的情況下仍可保證抓拍效果,對駕駛員和周邊居民的光污染降到最低。
科達在智能交通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產品經過實踐檢驗,最終將成熟的方案推向市場。新一代智能交通交通解決方案的推出,更加有利于建立交通執法者和交通參與者之間和諧的警民關系,也為我國道路交通安全建設提供了更優選擇。
以研發為依托 以品質為生命
目前涉足智能交通領域的企業眾多,產品魚龍混雜,但低價產品性能不穩定、后期運維費用居高不下、設備兼容性低的問題普遍存在,成為智能交通發展的絆腳石。崔總表示,科達視質量為生命,絕不以質量換取利潤。每年科達將12%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致力專業人才吸納和培養,如今,已擁有多項業界領先專利,產品研發和上市也走在行業前端。
對于每款產品和方案,科達都要做到成熟才會上市推廣,不成熟的產品堅決不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態度,是科達打造精品理念的充分展現。科達重視每一個細節,力爭為客戶帶來最大化的價值。
作為綠色交通踐行者,科達致力推動智能交通朝向“高清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高清化”方面,基于科達自身在視頻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和領先的專利技術,科達充分發揮了這一傳統強項的優勢。
“集成化”方面,公司投入了很大的研發力量,包括引進專業人才團隊,收購相關企業等。致力為客戶提供理想的業務服務,例如針對本次交通展,科達就要為交警的核心業務提供服務。并在集成之后做融合,為客戶帶來更大價值。
“智能化”方面,從傳統的車輛線圈檢測到現在的雷達檢測和視頻檢測,包括物聯網領域,從傳感到智能,科達對前端的設施和設備,包括IPC、高空相機、電警卡口等設備都植入了智能算法,賦予傳統IPC和設備新的生命力,令它們脫胎換骨。
當前,云計算和大數據已成為國內智能交通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整個國家層面對于兩大技術提供了大力支持。科達投入了極大的研發力度,包括云計算的計算設備本身,云存儲,后端的云平臺,機構化數據,在各地項目也陸續推廣和應用。
智能交通本身是大數據應用最典型的行業之一。大數據處理,包括卡口通行記錄及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和研判,尤其是交通信息研判非常適合大數據技術。如今,傳統技術已經結束了其歷史使命,新時期的智能交通將由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來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