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18年投影產業國內市場的規模總量,業內不同機構的數據差異很大。大致從300萬到近400萬不等。這種差異,有些來自于統計口徑,比如對電商中小品牌的覆蓋能力;有些則來自于歷史數據誤差的積累——很長時期,一些統計口徑忽視了微投的增幅。
不過,相對于總量到底多少,行業人士對投影行業國內市場的結構變化卻有高度共識:第一,家用成為第一大市場,包括微投和激光電視撐起了投影產業多半的江山。2018年微投首度超越此前十余年第一大細分類“零售商務”;激光電視也以2倍的增幅,成為高價位家用市場的“第一玩家”。
第二,傳統市場中新光源產品增速大幅下降。一方面,教育顯示市場整體增幅下滑較大,同時大尺寸液晶成長較快,投影壓力持續增加;另一方面,商用市場汞燈的低價格產品優勢明顯、交互平板在高端市場應用極具挑戰性。這兩點,使得新光源投影在傳統市場中的增幅,2018年幾乎迎來5年最低值。
第三,工程市場成為必爭之地。這不僅是因為商教市場壓力比較大、尤其是新興品牌,沒有汞燈零售產品的份額,必須爭奪新光源商教市場,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更是由于工程市場代表了傳統投影應用板塊最顯著的“增量需求”。一方面是,國內經濟發展導致,傳統工程投影顯示應用增加,市場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新光源產品在壽命、經濟性、維護性的上的新特點,讓其可以開拓一些嶄新的工程應用,例如酒吧、餐廳、數字教室等等。同時,工程投影機還是消費升級、文旅產業大發展的重要受益者,2018年幾乎所有市場參與品牌都打出了文旅牌。
整體上,2018年投影機市場的發展呈現出“巨大的結構化特征”,“去商教化”和“家用、工程兩端翹”成為根本趨勢。甚至有業內人士表示,家用和工程兩端市場都不占的品牌,未來的發展之路將會極為艱難。
綜上所述,2018年的投影市場是一個“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巨大的市場。比如,極米堅果都拿到了6億元的新一輪融資,而另一些本土創新品牌卻面臨過大的市場壓力;再比如一些投影品牌和渠道在交互平板、納米黑板上轉型很快,另一些品牌則還在為商教傳統應用站穩腳跟努力……
在這種市場分化、品牌分化、渠道分化,甚至產品都已經開始分化的時刻,2018年投影市場沒有總量危機,卻有結構性陷阱。更為重要的是,2018年的這種結構性不平衡還只是“開端”,未來這種趨勢還會進一步加強。這需要所有投影同仁高度注重自己的細分市場和細分行業風險的管理,實現戰略明確、戰術精細的經營框架,通過熱點市場和應用場景建設,努力成為“不平衡”新常態下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