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投影市場,是技術繼續升級的一年。包括4K產品的降價、普及化,在微投、家用、激光電視和商用市場的加大供應,以及RGB激光的發展、8K產品的問世,智能和AI機型的應用等都代表了2018年的“技術新高度”。
但是,有心的人士或已經發現,2018年這些新的技術產品突破,或者早在2018年之前都已經有雛形、有展示;或者至晚也是年中就已經出現。2018年,實際上成為過去3年投影機產品技術進步的“收尾”時期:包括超短焦、激光、HLD、4K等等,所有概念構成了過去3年投影產業的“新技術大爆發”。
然而,2018年卻已經意味著這種“投影技術”爆發的趨勢進入“尾聲”。市場產品創新,更多的是對即有技術的優化、或者重新組合,以及成本下降增加了產品的經濟性。2018年下半年,這種“創新低谷”的市場格局更為明顯——投影廠商的重點甚至重回“價格戰”:2018年是投影產品從“技術之爭”再次轉向“價格之戰”的關鍵轉折點。
包括激光商教投影機的價格最低達到7000元以內、激光電視最低跌破8000元、RGBB光源高亮微投價格近2000元、1080p微投產品價格跌倒2500元、反射式超短焦5000流明2K工程投影機的價格大幅下滑……等等,2018年在豐富的產品技術進步的同時,價格戰已經重新展開,甚至在年底回到了“舞臺中央”。
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之后,投影產業很長一段時期,投影產業必然需要在“消化即有技術創新”、“提升即有新技術產品成本可接受性”兩大主旨下,過一段“沒有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日子。業內專家指出,投影品牌必須有“緊張感”、有“過緊日子”的準備。
不過,面對技術創新低谷,行業人士亦非完全悲觀:原創新技術升級的減少,必然導致市場重點回到“成本鏈路”上來。而成本的降低、價格的下降,往往意味著應用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張。或者說,藉由價格戰的出現,投影市場的規模增長更為可期:唯一的問題是,沒有規模的企業和品牌競爭力將更為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