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程投影市場繼續保持2成以上的市場增長——這也是傳統投影應用領域唯一的“朝陽”產品線。推動工程投影持續發力的原因離不開國內消費升級以及激光技術帶來的體驗升級。但是,2018年工程市場卻“提到激光并不多”。市場實際已經進入“后激光”時代。
什么是工程投影市場的“后激光時代呢”?標志性的理由包括:在工程領域激光機型占比達到絕對多數、所有工程投影品牌的主推機型都進入激光時代、激光機型開拓出一些傳統汞燈無法勝任的新應用領域、激光光源技術成熟,成本持續下降等等。這些特征在2018年都已經充分顯示出來。
面對“后激光時代”,工程投影市場似乎又到了一個新的“周期起點”。如何在完全普及化的激光時代,做工程市場的競爭,成為普遍性的企業課題。
所謂后激光時代的工程市場競爭大致有兩個巨大的特點:第一個是,市場供給特別充分。5000-8000流明主流市場可以說“每一個投影品牌都全面布局”,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第二個是,產品市場進入“新價格周期”,即從激光替代汞燈的“均價上漲”,到激光之間懟磕狀態下的“價格下降”。典型變化是5500、6500、7500流明產品布局的增加,投影廠商通過同等價位高500流明搶占市場。
工程投影的后激光時代的整體表現即是這種競爭加劇下的“行業新一輪洗牌”。不過,2018年國內市場的好消息是“消費升級”“增量市場顯著”,有效的平抑了市場競爭的激化。
比如,視美樂品牌在專用教室、KTV、餐廳等產所的市場拓展,以及為小空間投影工程開發的反射式短焦工程投影機產品,就代表了“激光時代”獨特的增量工程市場。且這種更忒近大眾的應用空間,潛在市場規模異常巨大,并渴望改變工程投影傳統的“只緣高大上”的單一市場格局、拓展全新增量空間。
同時,工程投影在2018年亦得益于激光光源的低維護、長壽命特點,在文旅、餐飲、娛樂等“維護能力更低”的領域,表現出市場擴張性,這亦是此前汞燈時代難以滿足的應用場景創新。業內專家傾向認為:新技術特性下的應用場景創新與激光工程機的競爭升級,是2018年工程投影行業最大的兩個趨勢。
但是,談到新技術的新特性對應用創新的影響,2018年LED光源也初步找到了自己的優勢:50000小時的更長壽命,以及規模市場下可能存在的價格優勢——雖然LED光源難以實現真正的高亮工程機型設計,但是在5000-6000流明的“規模出貨”市場,LED光源完全可以勝任。這為未來,后激光時代,工程投影市場的競爭復雜化,埋了新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