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畫面”的地方就需要有處理器,隨著4K、5G等熱點技術的加持,會給信號處理行業帶來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借助IFC展會PJTIME有幸邀請大視電子市場總監陸旸,就本次展會的產品、當前發展熱點以及集中式與分布式處理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InfoComm2019 大視主打MM6000系列
在今年的InfoComm展,大視展出兩款超高分辨率圖像處理設備:MM6000X海納全功能平臺與MM6000L 風雷LED拼接處理器。
MM6000X海納全功能平臺支持4K60Hz投影圖像融合輸出、4K60Hz圖像實時多點幾何校正,對輸入信號可以實現60Hz流暢實時回顯觀看;設備采用RGB4:4:4像素無損處理,并自帶高分靜態底圖、顯示滾動字幕歡迎辭等功能。支持圖像90/360度旋轉的創意拼接。能夠對多行液晶拼接屏之間由于畫面快速運動造成的圖像錯位進行補償,使整體畫面圖像運動一致。
MM6000L風雷LED拼接處理器支持創意造型的LED展示,球形,條形,螺旋狀,喇叭狀……更支持3D立體LED顯示。真正的120Hz輸出至LED大屏幕,專業仿真級立體同步能力,支持左右格式上下格式的3D片源播放,支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和工業虛擬仿真。3D與2D顯示模式隨意切換不受限制。 同是該產品還具備動態標語、世界時鐘、自帶底圖功能,并支持多面LED墻組成的CAVE系統,等等。
陸先生介紹,今年展出的MM6000系列是對原5000系列的增強或升級。比如在硬件上實現世界時鐘顯示技術,無需外部設備可在大屏幕上顯示北京、倫敦、芝加哥、悉尼等世界時間,此外,在滾動字幕、超高清底圖等方面的功能應用也更加完善。
4K是個引爆點 5G是加分項
時下5G、4K等技術儼然成為了技術行業最熱的話題。這些技術的發展給信號處理行業帶來了哪些新的機遇與挑戰呢?陸旸表示,在信號處理行業,每一次的技術升級總是伴隨著淘汰,從標清到高清的時候,這個領域的淘汰賽就已經開始,進入高清與超高清以后,淘汰的進度更加明顯。因為進入4K以后,對信號處理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圖像處理本身,對于整個信號的傳輸、傳輸質量等的要求已經上升到了通信的層面,處理不好將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未來,4K將是一道分水嶺,將進一步拉大同類企業之間的競爭差距。
在4K領域,大視電子很早就開始布局。在信號輸入、輸入上,從DP、HDMI 、HDBaseT、IT全系列產品均已升級到4K,在未來,大視電子有信心在視訊領域取得更大成績。
對于5G技術的發展,行業引發了許多的構想。陸先生認為對于圖像處理,5G并不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5G屬于基礎構架領域,解決的是通信帶寬的問題。在專業圖像處理領域,涉及更多的是圖像質量本身,5G的應用可以讓我們忽略對流量的限制,這對于專業圖像處理是一個不錯的加分項。
一直以來,大視電子市場布局高度契合行業需求的變化。為何大視可以如此的獨具慧眼?陸先生表示:沒有人的眼光是特別銳利的,產品的開發設計最終還是要依托用戶的需求。大視一直專業做圖像處理,遇到的客戶的問題相比行業內的其它企業也更專業。針對這些專業的問題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快速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向客戶的方向優化解決客戶需求的同時,也成就了今天的大視。
分布式與集中式要恰如其分地應用
對于云,陸先生表示分布式云產品其實是好產品,但是過度的炒作也有問題。分布式架構伸縮擴展方面有比較顯著的優勢。但在一些封閉式的如多媒體廳,會議室,上云只會帶來更多的不穩定因素。集中式處理器技術成熟,部署簡單,開機迅速(≤3秒),純硬件(嵌入式)架構,可靠性較高等,尤其適用于信號集中管理和上墻的場景。
陸旸介紹,現在有一些比較成功的案例許多都是云+集中式處理結構。如超高清的底圖,超高清的可視化大數據顯示不需要上云,直接通過服務器運行即可,對于涉及遠端的云端攝像頭,云端的跨樓宇接入,則可以通過云節點接入到處理器,通過集中式與分布式兩種結構的合理布局獲得的效果最好。
陸先生表示:未來即不會是集中式處理器的一家獨大也不會全部都是云處理,應該是兩者結合起來,恰如其分地應用。
后記:當前行業各種熱點匯集,不少企業盲目押寶“風口”,或跟風跨界期望以數量換質量的方式謀求更大的回報。而大視電子用多年的專注,向大家印證了另一條成功之路的存在,那就是立足用戶需求,堅持做自己擅長事情并深入下去,要知道大浪淘沙,成功走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實干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