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CRT電視成熟期
90年代中期,當國內彩電憑借低價優勢壓倒性的占領國內中低端彩電市場后,國外家電企業開始轉向技術、升級產品,他們一方面增加在華投資并加速本土化進程,另一方面以產品和技術的革新占領高端市場。這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世界知名產品為索尼的特麗瓏電視。
進入90年代后期,我國彩電業無論是生產技術、產銷量、企業管理等已全面進入成熟期,彩電市場已形成綜合性品牌競爭。企業間比技術、比質量、比價格、比服務、構成家電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彩電市場的品牌效應更加集中,并且出現了主導品牌壟斷市場趨勢。據對我國大型零售商場彩電銷售情況的調查,1998年市場占有率前10名的彩電品牌,已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技術創新方面,這一時期的CRT電視品種已徹底告別黑白電視進入彩色世界,并由模擬向數字化邁進,顯示器由球面轉向平面,以至于大屏幕等離子、背投、立體、高清晰度等彩電技術大量涌現,創新的步伐越走越快。
2001年,在人們紛紛預測等離子電視將會取代CRT彩電的時候,第一代液晶電視上市。不過該階段市面上銷售的液晶電視產品并不多,主要為15英寸大小的產品,而且技術不成熟,可視角窄小、對比度低、畫面清晰度差、價格高,多數的消費者隔岸觀望,更多人愿意把它看做PC的顯示器。所以CRT彩電的銷量仍然稱霸彩電市場,而等離子電視成為時尚的寵兒。
直到2005年,第六代液晶電視一上市便卷入中外品牌價格大跳水的漩渦,液晶電視的發展潛力才開始實現。2007年,隨著價格的進一步降低,液晶電視的銷量不到總體比重的20%,而CRT電視的銷量跌破80%。雖然在銷量上CRT電視仍然占絕對的主流,但是在銷售額上液晶電視已經達到52%。不過,我們不能單就銷售額的表現來說CRT電視即將退市。
在市場上,雖然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走向衰退期的時候,但是目前CRT市場的種種跡象說明,CRT電視正處于成熟期階段,說CRT即將退市言之過早。那么,在我國CRT電視的發展現狀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