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分頁瀏覽 |
全文瀏覽
CRT退市論言之過早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等原因,任何產品都會走向衰退期,即進入淘汰階段。產品在衰退期的表現是: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在市場上已經老化,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市場上已經有其它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新產品,足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時成本較高的企業就會由于無利可圖而陸續停止生產,該類產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陸續結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場。
對照這一理論,CRT電視在我國經歷了50年的發展,隨著科技的發展,產生了其可替代性產品——液晶電視,并且在液晶電視的沖擊下,CRT電視的銷售量和利潤持續下降,產品在市場上年過半百已經老化,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它在二、三級市場及廣闊的農村市場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CRT的替代性產品液晶電視的性能還存在一些缺陷,如拖尾現象,動態對比度不加等,所以在性能方面比不上技術相當成熟的CRT電視。 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國的CRT電視從生產制造到組裝銷售已經形成了一條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使得生產CRT電視的成本遠遠低于液晶電視,在售價上液晶電視根本不具備優勢。液晶電視高昂的價格不能滿足低收入者(目前在我國仍占多數)的消費需求,尚不能將CRT電視擠出市場。相反,由于我國尚不具備生產液晶電視的核心技術,電視機生產企業還需要借助CRT電視創造的利潤來反哺液晶電視。 外資企業退出CRT市場原因有:其一生產成本、服務成本高于中國企業。其二,銷售渠道過于狹窄,只限于一、二級城市,而這些城市的CRT電視已趨于飽和。其三,外資品牌擁有液晶電視的核心技術,具備降低生產成本和技術創新的條件和優勢。所以大多數外資企業會先于我國淘汰CRT電視。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CRT電視目前的市場現狀不完全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產品衰退期的特征,尤其是關鍵的價格及市場需求條件不符合,所以我們說CRT電視仍處于成熟期,其退市論仍言之過早。
CRT電視短期內仍具有優勢
CRT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技術非常成熟,因此在亮度、對比度等畫質因素方面表現得都比較出色,而且技術穩定、皮實耐用,CRT電視的壽命通常都比液晶電視的要長。此外,CRT的可視角度大、反應速度快,色彩的還原性也很好。對中國的廣大消費者來說,CRT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價格低廉。
在渠道方面,CRT電視依靠多年來建立的經營體系,已經下滲到各個縣城的商場和電器專營店。憑借優勢的送貨上門服務和豐富的售后服務網點,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許。
此外,中國政府也在繼續維護中國CRT電視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將高清晰CRT與液晶、等離子、有機電致發光等顯示技術同列為中國信息產業未來5~15年的重點技術。而2007年的“家電下鄉”計劃更是直接促進了CRT電視在農村市場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