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日本媒體同行都比較忙,都是忙著報道日本的一些在全球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消費電子巨頭們的慘淡經營業績和虧損預期公告。
來自日本共同社的消息顯示,日本電器巨頭松下公司2008財年將出現超過3000億日元的凈虧損。這將成為松下公司6年以來的首次虧損,也再度加深了人們對于全球消費電子企業和市場在今年的走勢與表現的擔憂。
此前,NEC、日立均下調了2008財年業績預期。受半導體業務下滑和日元升值影響,NEC在2008年的業績預期將是虧損2900億日元。日立2008年度的凈虧損預計高達7000億日元,超過2001年信息技術泡沫破滅導致的4838億日元虧損。富士通也于日前宣布,2008財年將遭遇2002年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約為200億日元。日立也曾預計集團本財年凈虧損將高達7000億日元,東芝則可能出現2800億日元虧損。
作為較早對外公布2008年財報業績預期的索尼公司,則將可能面臨1500億日元的虧損,這也將是索尼公司近14年的首次虧損,盡管其虧損額度與同行相比并不大,但卻讓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的信心大受打擊。
總結上述企業虧損的原因,記者發現主要源自三個方面:一方面,受經濟危機拖累,消費電子市場,特別是家電、數碼等產品需求出現大幅度下滑,導致企業經營業績惡化。另一方面,由于此前上述企業在全球性進行投入與開發,而受各個地區的經濟風險影響,投入產出比失衡,企業只能收縮費用、減少或停止新投資項目。此外,一些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多元化投資,包括買賣股票、財務運作等原因在經濟持續下滑也遭遇不小的損失。
顯然,面對已經結束的2008年,不僅是日本消費電子企業遭遇了群體性的業績下滑、巨額虧損,包括歐美企業在內的全球范圍內相關消費電子企業的經營業績都不容樂觀。
一些國內消費電子企業高層指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在于,面對已經啟動的2009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市場會出現多大幅度的下滑,相關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未知的挑戰與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