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二:農村市場競爭或更加激烈
家電下鄉政策的退出將讓農村市場競爭變得更為激烈。陸刃波指出,此形勢下,企業將調整市場策略,從而引發新一輪的競爭。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品牌力、產品力、渠道力弱勢的企業將面臨淘汰風險。
對于海爾、美的等大企業來說,整個農村市場都是其必占的領地,這些企業也是市場競爭的主導者。海爾、美的之所以是家電下鄉市場的大贏家,在于其枝繁葉茂的渠道,在政策效應減弱時期,海爾、美的們仍然繼續新一輪圈地運動,繼續渠道下沉滲透至五六級市場。
陸刃波分析指出,同中小品牌相比,大企業承擔渠道下沉的成本很小,都是經銷商自己承擔開店成本,而這些企業誰圈的地盤大,誰的出貨量就多,自然在農村市場的競爭優勢也就越大。雖然五六級市場被看做是“潛力領地”,但在這里圈地屬于戰略性占領,也是企業品牌培育的場地,從市場成績上也有集腋成裘的效果。
大品牌憑借自身優勢強力挺進,在下鄉政策實施過程中受益的中小品牌如索伊、尊貴等當然也不甘示弱。索伊、尊貴方面均表示,除了繼續深耕農村市場,還將積極開拓城市市場。劉勇就指出:“這是企業長期的市場發展戰略,也是考慮到農村市場需求進入常態化后企業的策略調整。”
陸刃波認為,自上而下的順勢整合遠比自下而上的逆向整合更有資本優勢和人力優勢。在這輪策略整合中,大品牌的行為屬于順勢而為,抗風險能力強,小品牌的行為屬于逆市而為,往往是在小品牌做好了市場培育的時候,大品牌只需要加大力度就可以取代,弱小品牌被占巢的風險極高。
另外,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后,農村市場還將面臨洋品牌的沖擊。自從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與本土品牌收益頗豐相比,洋品牌可謂營收慘淡。由于種種原因,首輪家電下鄉招標,洋品牌集體缺席,直到彩電最高限價提高到3500元后,夏普、LG等洋品牌才首次進入家電下鄉行列,但競標產品數量屈指可數。陸刃波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洋品牌此前在農村市場網絡布局基礎太弱,另外,4年前的農村市場主要走低價競爭路線,這顯然與洋品牌的高端定位形象不符。但時至今日,外資企業也早已意識到隨著城市市場的逐漸飽和,三四級市場已經是必爭之地,一些洋品牌開始下沉渠道,而東芝打了頭陣。東芝有限公司商品企劃部部長郭玉林表示,東芝電視今年將重點發展三四級市場,未來其三四級市場銷量將占整個東芝電視整體銷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