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應該建立政策退出機制
家電下鄉政策是全球金融危機陰霾下的臨時產物,總有退出的時候,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致認為,政策退出時,相關部門應該全面衡量政策退出后可能帶來的問題和負面影響,及時建立一套完善的退出機制。
業內專家洪仕斌對記者說:“政策雖然有退出期,但政策的影響力和口碑在短期內還將繼續發生作用。對于4年來已經銷售的家電下鄉產品,一旦出現生產企業或者銷售網點關停等情況,其售后服務應該如何解決?另外,政策退出后,短期內如何防止眾多家電下鄉產品、銷售網點不再繼續打著下鄉旗號銷售?”
在下鄉政策實施之初,對家電下鄉產品和銷售企業采取了嚴格的公開招標,并對中標產品和中標銷售的企業收取了產品質量保證金,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政策的進入門檻。不過記者注意到,在目前圍繞家電下鄉的一系列文件和規定中,均沒有針對政策退出后的市場管理和消費權益維護制定相應的規范性文件。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指出:“政策退出后,肯定會有一批小企業面臨關門退市,還有更多的企業面臨從全國或者區域市場退出。一旦這些企業無法提供相應的售后服務,農村消費者肯定將責任推向國家相關責任部門,最終受傷的還是相關部門的信譽!
針對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后可能面臨的 “退市廠家的產品誰來服務”等問題,專家們一致認為,應該參照政策實施中建立的嚴格準入制度,在政策退出后,還要建立完善嚴謹的退出機制,將此前各家中標企業和渠道交納中標保證金轉而設立家電下鄉服務保證基金,委托相關職能部門對家電下鄉服務提供全程監管,避免因某家企業退出而導致售后服務斷鏈,保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我國是家電制造大國,而制造業的春天在農村,擁有了廣大的農村市場就擁有了未來。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為家電制造業送來了春風,如今政策即將退出,如何讓春風永駐,是家電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必須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