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三:小品牌將面臨生死考驗
家電下鄉政策啟動之后,許多業內人士都驚奇地發現,除了此前大家熟知的名牌企業,還出現了非常多的陌生家電品牌。后者憑借自身的某些優勢成功中標后,在政策支持下打開了農村市場。有數據顯示,家電下鄉中標的洗衣機品牌有100多個、中標的冰箱品牌將近200個,其中絕大多數品牌在一線城市見不到。
由于具有價格優勢,中小企業在4年的家電下鄉過程中獲得了較高的接受度。商務部有關人士指出,將中小企業引入家電下鄉,是為了給它們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但事實上,很多企業并沒有利用好這一機遇,充斥三四級市場的絕大多數中小品牌是在單純地以價格取悅消費者,而非提升技術、產品、服務實力。
記者獲悉,不少企業有超過50%的產品銷量是通過家電下鄉實現的,而利潤全部來自于國家補貼,可以說,如果沒有補貼,這些企業完全是在賠本賺吆喝。更有業內人士透露,不少企業為獲得國家補貼弄虛作假進行騙補,使得企業和行業虛假繁榮,但實際卻造成大量產品庫存,堆積在各個銷售環節。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后,廠商、經銷商、各級代理商要共同承擔這個后果,小品牌的生存面臨很大挑戰。
業內專家劉步塵分析指出,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后,由于不能再享受13%的政策補貼,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勢必會受到影響,政策刺激效應將逐漸減弱,這種情況下,那些無產品、品牌、技術、服務優勢,單純靠補貼刺激生產的小企業將變得艱難,甚至會被擠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