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判手中糧
與供貨商之間關系糾結不同,蘇寧55億元的融資計劃,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一座30層高樓卻只打了兩層樓的地基。
蘇寧在10年戰略規劃發布會的前三天,正式拋出了擬以12.30元/股非公開發行股票4.47億股,融資金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5億元的融資計劃。這與2004年上市時融資3.95億元相比,已經達到一個驚人的數字。
“家電連鎖企業類金融發展模式中的資金鏈問題,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隱憂。蘇寧電器通過股權融資獲得充裕的擴張資金,對其屬重大利好。”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梁振鵬說。
資本運作已經成為家電連鎖企業的共性,大連鎖長期占用供貨商資金進行自我擴張和繁殖的運營模式并非萬無一失。因為借的錢總要還,而且龐大的資金缺口和借債會對公司未來的現金流產生負面的沖擊,現金流一旦斷裂將會對企業帶來重大的財務危機。
因此,在談到上市時張近東用了喜極而泣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孫為民也曾對媒體直言,“光有成為行業龍頭的信心不行,得有巨大的資金投入和強有力的外部支持,這也是國外行業龍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原因所在”。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雖然上市讓蘇寧從區域性連鎖企業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連鎖企業,但之后連續四次的增發募資,也勾勒出了蘇寧為了這口糧袋拼殺的斑駁圖案。
2006年6月20日,蘇寧發布公告稱,已向7家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2500萬股,每股發行價48元,募集資金12億元。蘇寧透露,那次的募資投向,將全部投入到100家連鎖店發展項目、江蘇物流中心項目和信息中心項目中,而在連鎖發展項目上大手筆投資5億元。
彼時,蘇寧徘徊在生死關口上。外資連鎖巨頭百思買斥資1.8億美元收購了江蘇五星電器,國內另一家巨頭國美并購了永樂并放言“下一個將是蘇寧”。那是一場血戰。這也是為什么張近東在兩年后一次媒體采訪中仍然能夠準確地回憶兩年前親口對黃光裕說,“‘如果蘇寧做不過你,我把它送給你。’”的所在。
2008年5月21日,蘇寧再次募集資金24.3億元。2009年12月29日,蘇寧第三次定向增發,募集資金30億元,再加上本次的55億元融資,這四次蘇寧累計募集了上百億元。
“此次55億元的募資投向,其中在連鎖店發展上,將為租賃和購置兩種發展方式投入17.87億元;在物流平臺建設項目中計劃投入29.5億元;信息平臺升級則重點投入2.22億元,在優化供應鏈方面如加大采購預付款比例、加大定制包銷差異化采購等計劃投入5.5億元。”這是蘇寧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的正面回答。其資金投向已經詳細到了小數點后兩位,這似乎也在透露出蘇寧擴張計劃并非心血來潮,而是蓄勢待發。
但是,55億元能支撐蘇寧未來10年的大擴張戰略嗎?一位業內人士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粗略統計,增開2000家實體店需100億元左右,物流基地建設后續投入150億元左右,信息平臺的升級也需約50億元,蘇寧仍需再投入至少300億元。”
劉步塵則認為大連鎖不差錢。“大連鎖不僅可占用供貨商大量浮動現金,還可增發融資。另外,自身持有公司經營利潤以及現金流都是其緩解資金壓力的途徑。”
不過,與蘇寧極為相似的永樂電器也是一家民營的上市公司。起初,它因資金鏈壓力于上市時引入摩根士丹利資金并簽訂對賭協議,后因敗北對賭協議而遭摩根士丹利的背后一刀——拋售永樂股票,而最終淪為了其他競爭對手的盤中餐。
永樂電器的前車之鑒,也給了蘇寧一個警示。如何舞出資本這柄雙刃劍的劍花且不傷到自己,這是張近東和蘇寧在不久之后就要回答的考題。